一、無民事行為人放棄繼承權有效力嗎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無行為能力人主要指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該總則所規定的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根據《繼承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意思就是無行為能力人是否放棄繼承權或者接受遺贈,他本身無權決定,而應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來決定;無行為能力人繼承遺產或接受遺贈的手續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
所謂代為行使,就是一種代理行為,它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法律制度。而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根據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存在直接規定的代理人,如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配偶一方患有精神病的,另一方就是他或她的法定代理人。《民法通則》規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必須設置監護人,而監護人就是被監護人當然的法定代理人。
二、當事人與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1、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其主體資格的限制,無法承擔民事責任。雖然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承擔或在承擔民事責任時受到限制,但是他們或她們在侵犯他人權利或利益時應該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們或她們是不能擺脫成為民事被告的風險。不過雖然他們或她們是被告,但是承擔責任或部分責任的主體卻是他們或她們的監護人。
2、監護人。民法總則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侵權責任法》頒布以后,關于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監護人的責任有了新的規定,雖然在表面上的不同不是很大,但是其深層的價值觀變化還是很大的。新的條文如下: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通過其法定代理人來代為行使繼承權,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關于繼承的問題很復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確定等也會有困難,因此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多長時間不追究
2020-11-23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0-12-13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車輛剮蹭對方全責走保險流程什么樣
2021-01-30銀行貸款抵押購房為什么要買保險
2020-11-18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保險公司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14保障房土地出讓金要怎么交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