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民事行為人放棄繼承權有效力嗎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無行為能力人主要指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該總則所規定的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根據《繼承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意思就是無行為能力人是否放棄繼承權或者接受遺贈,他本身無權決定,而應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來決定;無行為能力人繼承遺產或接受遺贈的手續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
所謂代為行使,就是一種代理行為,它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法律制度。而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根據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存在直接規定的代理人,如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配偶一方患有精神病的,另一方就是他或她的法定代理人。《民法通則》規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必須設置監護人,而監護人就是被監護人當然的法定代理人。
二、當事人與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1、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其主體資格的限制,無法承擔民事責任。雖然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承擔或在承擔民事責任時受到限制,但是他們或她們在侵犯他人權利或利益時應該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們或她們是不能擺脫成為民事被告的風險。不過雖然他們或她們是被告,但是承擔責任或部分責任的主體卻是他們或她們的監護人。
2、監護人。民法總則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侵權責任法》頒布以后,關于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監護人的責任有了新的規定,雖然在表面上的不同不是很大,但是其深層的價值觀變化還是很大的。新的條文如下: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通過其法定代理人來代為行使繼承權,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關于繼承的問題很復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確定等也會有困難,因此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防范制度是怎樣的
2021-01-12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應賠償哪些損失和費用
2021-01-22商標被部分駁回如何處理
2020-11-20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哪些遺產可以繼承?
2020-11-14交通事故訴訟律師費是多少
2020-12-28配偶是否承擔婚前債務
2020-12-09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勞動局都管些什么
2020-11-16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