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判實務中,由婚內財產贈與行為引發的糾紛多種多樣,如離婚后財產糾紛、確認贈與合同效力糾紛、撤銷贈與糾紛、繼承糾紛、侵權糾紛等?;閮蓉敭a贈與不同于一般贈與在于,贈與人與受贈人的主體特殊,即贈與人夫妻雙方具有特殊身份關系;受贈人一般有子女包括未成年子女,父母、兄弟姐妹;贈與意思表示由夫妻雙方或單方作出;贈與標的物有動產或不動產。糾紛以贈與房屋不動產為典型。據此本文以婚內房產贈與為例展開其效力討論。正因婚內財產贈與具有特殊性,處理類似糾紛時,要求法官不僅僅考察其法律和法理,還需探究其中的情理,如民間風俗習慣。考察婚內財產贈與合同的效力,可以檢驗出法官綜合運用民事法律知識能力的高與低。這類糾紛的解決,既涉及《合同法》、《婚姻法》,又涉及《物權法》、《繼承法》、《民法通則》等。但不論由此引發的糾紛多么復雜,關鍵在于把握婚內財產贈與合同的效力這一核心問題。不管婚內財產贈與有別于普通贈與,都是贈與行為,審判標準仍是《合同法》上贈與合同的生效要件。
贈與合同作為財產所有權人依法處分自己財產的一種法律形式,屬于轉移財產所有權的合同,其法律特征從《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之規定中歸納出有三個:贈與合同是一種雙方法律行為;單務無償合同;諾成性合同。其中第三個法律特征一直爭議不斷,即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還是諾成性合同。弄清楚贈與合同究竟是實踐性合同還是諾成性合同,意義在于諾成性合同與實踐性合同的生效要件不同,從而準確認定贈與合同的效力。同時對贈與合同定性不準導致合同效力判斷失誤,是審判實踐中此類糾紛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所在。傳統民法理論以是否交付標的物為生效要件,將合同劃分為諾成性合同和實踐性合同。諾成性合同是指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且生效的合同。實踐性合同是指除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須以實際交付標的物才能生效的合同。
《合同法》實施之前,依照《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書面贈與合同辦理過戶手續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但贈與人依據書面贈與合同已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占有、使用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钡囊幎?,公民之間的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這一規定對法官裁判思維的影響一直延續到《合同法》實施多年之后。其實,結合《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六條、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即只需贈與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無需實際交付標的物即可生效的合同。特別是依照《物權法》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的規定,區分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房屋贈與合同自成立時起生效,即為諾成性合同,房產是否辦理過戶手續不影響贈與合同的效力,進一步明確了房屋贈與合同并非實踐性合同。贈與合同的生效要件之爭議應當從《物權法》實施之日起結束。
根據上述贈與合同生效要件的法律規定及其法理,將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涉及婚內房屋贈與合同的效力案件類型化為如下四種情形加以分析:
第一,夫妻在離婚協議中將房產贈與未成年子女,鑒于夫妻既是贈與人,又是受贈人的法定代理人這一雙重身份,法官不應機械地套用贈與合同的第一個法律特征,即“贈與合同是一種雙方法律行為”,要求未成年子女在離婚協議上簽字或作出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法官只要查明夫妻贈與意思表示真實、明確,即可以認定夫妻贈與房產給未成年子女的離婚協議相關內容成立且合法有效。至于贈與的房產是否辦理過戶手續,在判定贈與合同效力時在所不問。為防止離婚后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夫妻一方損害子女的合法權益,建議離婚夫妻在簽訂離婚協議后立即辦理贈與房產的過戶手續。
第二,夫妻雙方將房產贈與他人包括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姐妹,只要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贈與合同即成立且生效。至于受贈人是否占有、使用房屋、是否辦理房產過戶手續,不屬于判斷贈與合同效力應考慮的因素。但依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的規定,建議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簽訂贈與合同后應立即辦理贈與房產的過戶手續,以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婚內夫妻一方將屬于個人婚前的房產贈與另一方,雙方簽訂了贈與協議,贈與合同即成立并生效。至于未辦理房產過戶手續,不影響贈與合同的效力。但受贈人只享有債權,并未取得房產的所有權,因此在贈與人反悔時,受贈人可訴請贈與人協助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第四,夫妻一方將房產贈與他人的贈與合同效力,既要考察贈與房產是否為夫妻共同共有財產的法律性質,也要考察夫妻另一方的贈與意思表示或其所享有的法定權利。當贈與房產屬于贈與房產的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不需要夫妻另一方的同意,贈與合同即成立且生效。當贈與房產為夫妻共同共有財產的,且贈與行為未經夫妻另一方同意,事后又不追認的,即屬于夫妻單方擅自贈與共同共有房產的贈與合同效力問題?!睹穹ㄍ▌t意見》第89條“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的規定,對此問題作了十分明確的規定,但仍因理解不同產生三種不同意見:其一,贈與合同全部無效。其二,贈與合同部分有效部分無效。視單獨處分夫妻共有房產的份額是否超過其在夫妻共有房產中的應有份額而確定房產贈與合同的效力,即未超過部分的房產贈與合同有效,超過部分的房產贈與合同無效。其中法理,共同共有財產所有權人對其在共同共有財產中應有份額所進行的處分,屬有權處分行為。其三,贈與合同全部無效,但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對此,《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之規定,作了更明確的規定,繼承并發展了《民法通則意見》第89條規定的內容。筆者傾向于第三種意見。同時認為,第一種意見未考慮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足取。第二種意見雖有法理依據,但主張與現行法律規定不符,且實例證實其不具有可行性或帶來許多執行“后遺癥”。
綜上所述,婚內房屋贈與行為,必須依照《合同法》規定的贈與合同生效要件來認定其效力。一般來說,婚內房屋贈與合同自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且發生法律效力。但也有例外情形,如夫妻為逃避債務或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權益為目的,將房產贈與他人的,依法應認定該房產贈與合同無效。同時,在確認婚內財產贈與合同效力時,也要注意其他法律因素或法外因素對認定婚內贈與合同關系成立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當事人未訂立書面贈與合同時,對贈與事實認定的證據分析,必須考慮到民間風俗習慣、情理等相關因素。
最后必須強調的是,《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的贈與人的撤銷權,既有別于該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債權人的撤銷權,也不同于該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可撤銷合同,區別點在于,三種法定撤銷權的立法目的和權利行使條件不相同。由此,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行使并不以贈與合同系可變更或可撤銷合同為前提,因此當贈與人行使撤銷權時,法官不能以贈與合同系有效合同為由判決駁回其訴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錯判的反映和申訴的處理
2021-01-01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有何具體規定?
2021-01-10在職股東可以成立別的公司嗎
2020-12-31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的認定
2021-03-08交通事故后找人頂罪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03電梯發生安全事故應該找誰負責
2021-02-02公示催告的管轄
2021-01-28新三板企業掛牌等于上市嗎
2020-12-06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交通事故私了后可不可以繼續要求賠償
2021-02-07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關于北京勞動爭議管轄的地區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1-03-22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