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的主體是誰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guī)定:
(一)關于贈與人的資格標準?贈與人主體范圍的確定標準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贈與人一般是指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公民可以把自己的財產贈與他人、集體和國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其有權處分自己的財產權利,法律一般不應對其進行干涉,所以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成為贈與人。
(2)法人?法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依法可以處分自己的財產,因而也可以成為贈與人。
(3)其他經濟組織?其他經濟組織,如依法登記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等在法人授權范圍內也可以處分相應的財產,自然也可以成為贈與人。
(二)關于受贈人資格的確定標準
可以作為受贈人的一般主體?從主體的范圍來看,公民(自然人)、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都可以成為受贈人,接受公民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法人和有獨立財產的社會團體的贈與,這無可非議。就公民主體來說,只要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均能以自己的行為接受贈與成為受贈人。
贈與合同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關于贈與合同的成立問題,爭議主要在于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還是實踐性合同,贈與合同的成立標準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合同法》第185條及186條第1款的規(guī)定,贈與合同原則上是實踐性合同,所以贈與合同的成立要件僅一般情況下不僅需要有贈與人與受贈人意思表示的一致,還要求必須進行贈與財產的交付。
(二)根據《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及第188條的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屬于諾成性合同,而不是實踐性合同,只要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即可成立。
對此,大家都清楚了吧,這是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需要詳細了解這點,才能更好的清楚法律上的規(guī)定,這樣就能更好的實施贈與的流程。所以,這才是我們在本文中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識,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想找律師咨詢,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yè)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傳銷的查處舉報機關有哪些
2021-02-28執(zhí)行董事和總經理誰大
2021-01-21董事會成員由誰任命
2020-12-08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guī)定有哪些
2020-12-20醉駕吊銷駕照后多久能重考
2021-03-01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央行下發(fā)通知2016年4月1日起網銀轉賬將免費
2021-03-22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qū)分
2021-01-15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guī)定發(fā)該怎么做
2020-12-08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2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xù)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工程中標后不開工如何索賠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