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費是現金還是打卡,喪葬費算不算遺產
喪葬費既不是現金也不打在卡上,而是現金支票并且指定銀行、專門窗口換取現金。喪葬費并非死者死時的個人財產,因此不屬于遺產。
喪葬費實質是對死者親屬的一種補助,享有分割撫恤金及喪葬費的人應該是死者的近親屬即死者的父母、配偶及子女,還有就是依靠死者扶養的人。因此,對撫恤金及喪葬費進行分割,不能像分割遺產一樣,采取均等分割的方法,而應優先照顧死者生前對其進行扶養并喪失生活來源的近親屬。
領取喪葬費的時間規定
領取喪葬費期限為1年。
喪葬費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權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親屬對死亡的受害人進行安葬所產生的喪葬費用的支出。一般用于逝者服裝、整容、遺體存放、運送、告別儀式、火化、骨灰盒、骨灰存放等,這明顯是一種財產損失,對此種損失賠償義務人應當進行賠償。
受理范圍和條件:
依法在我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的參保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死亡的,其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儲存額退還給其法定繼承人并支付其遺屬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提交資料:
1、《養老失業保險死亡待遇申請表》
2、《參保人遺屬申領待遇聲明》
3、申請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一份
4、《殮葬證》、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因死亡注銷戶口證明、法院宣告死亡書原件和復印件等材料之一。
5、申請人與死者法定繼承關系證明(結婚證、戶口薄、公安機關出具的直系親屬關系證明、公證書材料之一),委托辦理的需出具委托公證書。
6、殯葬部門的喪葬費收據
7、申請人銀行存折原件和復印件
辦理程序:
申請人帶齊所需資料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經審核,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的,即來即辦。打印《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委托銀行支付養老待遇憑證》將第三聯給申請人。
死者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尚有余額的,請到社保經辦機構醫療保險待遇部門辦理結算。
喪葬費撫恤金如何領取
1、企業退休職工在家死亡的親屬帶上戶口本,死者身份證,醫保兩證一卡(卡要全部消費掉,卡交上去,就不發回來了),火化大廳開據的三張收據到死者單位調檔。
2、你可以拿著死者的火化證、蓋有印單的收據、個人檔案、身份證到社會保險公司專門的辦理喪葬的辦公室結算。
喪葬費領取流程:
1、企業退休職工
2、在家死亡
帶上戶口本,死者身份證,醫保兩證一卡(卡要全部消費掉,卡交上去,就不發回來了),火化大廳開據的三張收據到死者單位調檔。如死者檔案不在原單位,原單位會根據你所提供的單據給你辦理一個綠色調檔證,同時,將留下三張收據中的一張收據。你可持綠色調檔證到所在地區的勞動就業局(部門)的檔案室調個人檔案。如子女辦理調檔,得先讓死者配偶寫出委托書,才能辦理,其中檔案部門的工作人員會讓你將死者的戶身份證、火化收據復印交予檔案室。調出死者檔案后,此時,你的手中還剩下兩張收據。其中一張自己保存,拿著最后一張收據(火化收據)到死者所在的社區,讓社區主任在收據背面蓋上所在社區的圓印章。你可以拿著死者的火化證、蓋有印單的收據、個人檔案、身份證到社會保險公司專門的辦理喪葬的辦公室結算一次性的喪葬補助。
該工作人員會根據你提供的個人檔案里的工資數據與電腦里的數據進行核對,核對后打出四張表,表的內容為喪葬費400元(地區略有不同)加上10個月的工資。辦理該事的人會在四張表上蓋上個人名章,后到社保大廳結算處進行復核后,再蓋上復核的工作人員的個人名章,爾后再回到先蓋章的地方讓部門主管領導再蓋上個人名章。辦理完后,歸還個人檔案到勞動部門,歸還檔案后,讓檔案部門在四張表上再蓋上圓印章,此時表有有三個個人名章和一個圓印章。其中一張存放在檔案里,另處三張再送到社會保險公司進行結算。工作人員會告之你在辦理完后的一個月后,全部喪葬費打到死者的工資卡中(注:當月工資正常發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全文是怎樣的
2020-12-28道路交通事故在何方起訴
2021-03-25押金立法時要注意押金的數額
2020-12-25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商號可以變更嗎
2021-02-18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酒后駕車的法律責任和行政處罰
2020-12-12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土地承包期滿之后怎么續包
2020-11-14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反擔保人未簽字反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29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