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特留份制度,是指法律規定的遺囑人不得以遺囑形式取消由特定的法定繼承人繼承的遺產份額。
這一制度在大陸法系的民法典中較為普遍。進入20世紀以后,英美法系也開始逐步借鑒這一制度,主要是對過度的遺囑自由進行合理限制。
“特留份”權利是繼承權的派生,最早見諸于羅馬法。雖然十二銅表法中確立了繼承的權利,尊重財產所有人處分自己的財產,但由于立遺囑的行為由公開逐漸轉為秘密,遺囑人濫用權利,使法定繼承人減少或得不到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限制遺囑自由的濫用,羅馬法又規定了遺囑人必須為法定繼承人留出財產的一定份額,否則,繼承人可以通過訴訟,由裁判官依據法律規定給予救濟。這就是最早的特留份制度。
后來,《法國民法》、《德國民法》、《日本民法》、《意大利民法》等大陸法系國家都對遺囑繼承做了類似的規定,只是特留的份額大小,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有所不同。
曾經主張遺囑絕對自由的英國,1938年開始在《繼承法〈家庭條款〉》中對遺囑自由進行限制,允許未進入遺囑繼承的某些法定繼承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從遺產中撥付生活費用。他們一般為被繼承人的配偶、未成年的兒子、未婚的女兒、沒有勞動能力或不能維持自己生活的子女以及被繼承人死亡時尚未再婚的前配偶。1966年和1969年,英國又將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擴大到被繼承人的所有子女。
美國則在1969年通過的《統一繼承法》中,將被繼承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未獨立生活的子女規定為特留份的權利人。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對遺囑繼承中“特留份”的數額都有明確且詳細的規定。
在法律中明確“特留份”
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繼承法》和不少當時出臺的單行法律一樣,法律規定都較為原則和簡單。
近年來,財產所有人將全部財產留給保姆、留給情人,甚至留給寵物的遺囑不時出現,法定繼承人得不到遺產而起訴至法院的糾紛越來越多,對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對現行《繼承法》進行修改,明確“特留份”制度,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人認為,繼承是公民基于血緣關系產生的權利,法律不宜過多地干預,應當由繼承人友好協商解決。其實不然,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國家對繼承法都提高了重視的程度,其原因在于,公民私有財產的數量越來越大,已經不單純是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的私事,而與維護家庭和諧,體現社會利益與社會正義相關。在個人自由與社會利益發生沖突,并可能對社會利益造成損害之時保證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在我國法律中明確“特留份”十分迫切。
明確“特留份”
為了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有兩個方面可以考慮。其一是完善《繼承法》,明確將“遺囑人設立遺囑時,應為法定繼承人留出法律規定的份額;違反法律規定的遺囑無效”的內容寫入《繼承法》,并明確“特留份”權利人的范圍、“特留份”的具體規定和限制。
其二,《繼承法》只作原則性規定,由司法解釋明確“特留份”權利人的范圍、“特留份”占全部遺產的具體比例或數額,將目前原則、簡單的法律規定由司法解釋具體化。
為此,可以借鑒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明確而量化的規定,避免遺囑人在處理財產時可能發生的過度行為,維護各順序繼承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家庭關系的穩定,平衡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
需要指出的是,“特留份”不是一項獨立的權利,而是依附于繼承權,假如繼承人的繼承權因違反法律被剝奪,其享有的“特留份”權利也將隨之消失。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加和私有財產的膨脹,社會在尊重遺囑人自由權的同時,《繼承法》還應當考慮公平、正義和公序良俗等社會道德取向。在《繼承法》中明確有中國特色的特留份制度,限制遺囑自由的濫用,對維護我國的家庭關系和強化遺囑人的社會責任具有積極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十級傷殘賠償多少錢
2021-01-29公安抓錯人怎么辦?會有相應賠償嗎
2021-02-12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告別人到法院要花錢嗎
2020-12-22股權激勵無償是否交稅
2021-03-10最高法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08怎么中止孩子的探望權
2021-01-23婚前財產協議是否一定得簽訂
2021-01-29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責任認定書一出來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嗎
2021-03-05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是否無效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