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偽造身份證的處罰是怎樣的
使用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即使沒從事犯罪活動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201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可能構成什么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居民身份證管理制度。身份,表明一種關系,即與其他人或組織之間的關系;居民身份,則表明其與國家、一定的地域和行政管轄范圍存在的確定的聯系,因而國家通過居民身份證制度來使這種關系形式化,從而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居民身份證能起到證明身份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日益頻繁而呈規模化的趨勢,居民身份證制度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戶籍制度所不能代替的。妨害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的制造、使用、監督的正常管理活動。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有可能被認定為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但此時需要符合規定的立案標準,同時也要看是否符合了此罪的入罪條件。要是還不能以本罪論處的話,那至少使用偽造的身份證也是屬于違法行為,按照規定還是需要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病假條屬于違法行為嗎
2020-12-20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沒有戶口本不能領結婚證有哪些招兒
2021-01-17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被贈與房產的人還能申請兩限房嗎
2020-11-19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新員工調崗管理流程怎么進行
2021-03-22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出門旅游可以購買哪些保險給自己作保障
2020-11-09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保險名詞解釋:什么是保全 如何申請?
2020-12-25耕地承包年限
2021-02-20不是戶主簽的土地流轉協議有效嗎
2020-11-11棚戶區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