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偽造身份證的處罰是怎樣的
使用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即使沒從事犯罪活動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201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可能構成什么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居民身份證管理制度。身份,表明一種關系,即與其他人或組織之間的關系;居民身份,則表明其與國家、一定的地域和行政管轄范圍存在的確定的聯系,因而國家通過居民身份證制度來使這種關系形式化,從而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居民身份證能起到證明身份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日益頻繁而呈規模化的趨勢,居民身份證制度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戶籍制度所不能代替的。妨害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的制造、使用、監督的正常管理活動。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有可能被認定為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但此時需要符合規定的立案標準,同時也要看是否符合了此罪的入罪條件。要是還不能以本罪論處的話,那至少使用偽造的身份證也是屬于違法行為,按照規定還是需要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女方不支付撫養費有探望權嗎
2020-11-18如果不贍養老人多久轉刑事責任
2020-11-08股權轉讓必須其他股東同意嗎
2021-02-05無錢還債擔保公司拖車合法嗎
2021-03-21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減刑、假釋司法解釋
2021-03-13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醫療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標準
2021-03-11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模板是什么
2021-01-03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20天買230萬保險 一男子連續投保后神秘死亡
2021-03-16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