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七條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
李某與張某1987年結婚,婚后育有兩女,現未成年。近十幾年來家里生活富裕,有存款20余萬元,并且有樓一幢和汽車一部。家中現金和存款被張某兄長(現為其法定監護人)掌握,事后李某父母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李某財產進行繼承,請求法院判決剝奪張某對李某遺產的繼承權。
「評析」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是否應剝奪張某的繼承權出現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張某沒有對妻子遺產的繼承權,因為張某是殺害妻子李某的兇手。我國《繼承法》第7條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二)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而且,基于民法的平等原則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的利益受到損害,應當遵循同質救濟的原則獲得救濟和保護,并且善良風俗是國家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基本道德,也是民法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反映了市民社會的根本價值和基本要求。根據以上的規定和精神,張某是殺害妻子的兇手,他是無權繼承妻子遺產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張某對妻子遺產享有繼承權。我國《民法通則》第13條規定:“不能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想適應的民事活動……”《繼承法》第6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張某作為李某的配偶,屬法定繼承中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其雖然殺害妻子,但并非出于主觀故意,而是由于精神病理障礙使其完全喪失理智,并不屬于《繼承法》第7條第2款規定的“故意殺害”的情形,其繼承行為應由法定代理人即其兄代為行使。
小編認為,第二種觀點更為妥貼。第一種觀點太過主觀化,沒有考慮到張某是精神病患者就妄下結論。本案中,張某雖然殺死妻子,但由于其是無行為能力人,已經免除刑事責任,而屬于民事權利的繼承權也不應被剝奪。民事權利是民法規定賦予民事主體為實現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而實施一定行為的意思自由,意味著權利主體在一定范圍內的意思自由及實現一定利益的可能性,這一權利具有法律保障性。繼承權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財產權,張某在此案中不負刑事責任,但仍然具有這一民事權利,因此認為張某對妻子李某的財產享有繼承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離婚協議中約定一方不負擔撫養費,離婚后子女能否起訴要求支付撫養費
2021-01-30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強制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7專家揭秘保險公司理賠陷阱
2020-12-29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未簽訂書面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6荒山種植承包合同
2021-01-22已經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可以反悔嗎
2021-01-23房屋拆遷補償協議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