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那么,立法法擬修改,修改了哪些內容?其中,草案中關于立法法的修改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嚴格規范地方政府權限;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公民權益。本文整理了立法法擬修改的相關內容,請您閱讀了解。
一、嚴格規范地方政府權限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介紹,在草案一審中和之后征求意見過程中,有的常委會委員、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目前一些涉及公民權利義務方面的事項,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而不是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為此建議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性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權限劃分。
對此,草案二審稿第82條對制定地方政府性規章的范圍限定為“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事項”。明確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為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修正案草案同時還規定,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長期以來,一些涉及公民權利義務方面的民生事項,原本應該制定地方性法規,但卻僅僅制定了地方政府規章。一些地方的限購、限行、限貸等行政手段對公民權利造成侵犯、僭越的事情時有發生,恣意減損公民的權利或增加其義務。
如果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新增規定日后獲得通過,那么一些實施已經超過兩年的地方性規章或紅頭文件將面臨法治的考驗,若想繼續實施則必須經本級人大立法程序,上升為地方性法規。而一些與上位法明顯相抵觸的地方性規章則須及時修改或廢止。
二、更加注重保障公民權益
對于如何防止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出臺,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劉振起委員說,考慮到許多地方性法規和條例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比較高,對于怎樣征求群眾意見應當規范得具體些,對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召開聽證會、通過網絡等媒介公開征求意見這樣一些具體的內容明確作出規定。
列席常委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楊震認為,個別地方立法質量不高,建議在出臺地方性法規、規章之前建立立法前評估制度,由立法機關委托第三方,對立法項目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進行評估,這樣可以把好立法項目的準入關。
不難看出,此次立法法修改的部分內容,一是更加注重保障公民權益。只要關系到公民合法權利和義務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要于法有據。通過對地方政府規章與法規的權限劃分,也進一步厘清地方政府權力的邊界。二是體現了對法律的尊重。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嚴格按照一定的層級關系,立法法的修改就是要用法律確定這種關系。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認為,原來的立法法“非常原則”,很多規定和法條有很強的概括性,這樣很容易造成對公民減損權利或者增加義務。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一亮點可以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限行、限購、搖號,都存在法律依據不足的問題,都是在極端情況下施行的,法律依據值得商榷。行政手段可能確實行之有效,但是不一定合法,不一定公平,如果要達到公平,必須通過立法的手段。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要實現依法治國,首先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因此,各級政府需要不斷提高開門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水平。這就需要立法時更加注重拓寬群眾有序參與的途徑,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與此同時,也要防止有些部門和地方利益被法律化,不能讓公民權利被“合法”侵犯。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立法法擬修改相關法律知識,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工傷死亡賠償標準最新
2021-03-25怎么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呢
2020-12-08哺乳期員工不服從調崗可以開除嗎
2020-11-12經濟犯判五年能假釋嗎
2021-01-16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最高法院將出臺勞動案件司法解釋
2021-01-25離婚協議的內容有哪些?離婚協議怎么寫
2021-01-31離婚后能否給子女改姓氏
2020-12-03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人身保險中故意免責的舉證責任
2021-03-12買了保險之后可以退保嗎
2021-03-05合法的拆遷補償標準,到底應該是什么樣
2020-11-08如何認定拆遷安置已經完成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