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調整在保護公民消費權益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指1993年10月31日頒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該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確認消費者的權利。此舉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規范經營者的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特點
1.以專章規定消費者的權利,表明該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該法列舉的消費者權利有九項之多,體現出較高的保護水平。
2.特別強調經營者的義務。首先,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以專章規定了經營者對特定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義務。
3.鼓勵、動員全社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承擔責任,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督。
4.重視對消費者的群體性保護,以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法律地位。
(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對象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3、54條的規定,該法的適用對象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適用消費者保護法。所謂消費者,是指為個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自然人。這與國際上的通說是一致的。國際標準化組織消費者政策委員會將消費者定義為“為了個人目的購買或者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個體社會成員”。因為,分散的、單個的自然人,在市場中處于弱者地位,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所以,從事消費活動的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不屬于消費者保護法意義上的“消費者”。
2.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時,參照消費者保護法執行。消費者保護法的宗旨在于保護作為經營者對立面的特殊群體——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農民購買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雖然不是為個人生活消費,但是作為經營者的相對方,其弱者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消費者保護法第54條將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行為納入該法的保護范圍。
3.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適用消費者保護法。消費者保護法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核心,在處理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系時,經營者首先應當遵守該法的有關規定;該法未做規定的,應當遵守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出
2021-01-21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官費及年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11起訴共同保證人的訴狀
2021-03-12狗被車撞死了屬于交通事故嗎
2021-0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收費標準的請示的復函
2020-12-20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海南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辦法
2020-12-12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也得賠
2020-11-11學生在校跳樓身亡保險有賠嗎
2021-03-01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