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
余姚市律師 青岡縣律師 商丘律師 新泰市律師 鐵嶺律師 承德律師 平度市律師 延邊律師 張家港市律師
要式行政行為 與非要式行政行為都是行政行為,他們的主體都是行政機關,客體也都是被管理的公民、企業等。那么要式行政行為和非要式行政行為的含義是什么呢?區分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一、要式行政行為
(一)要式行政行為的含義
是指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具備某種方式或形式才能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
是必須具備特定形式才能產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如頒布行政法規必須以國務院令這種特定形式,行政處罰須有行政處罰決定書這種法定形式。還有行政確認、行政許可也是。通俗的可以理解為行政行為必須要一種方式或形式后才能實行。
(二)要式行政行為的特征
“式”雖然在客觀上是對行政行為的規范和要求,但實際上與行政主體意思表示的內容并無聯系。因為行政行為在實踐中具有復雜多變性,而且極具時效性,這就決定了法律不應該也不可能對其進行過多的形式上的限制。但現代法的公平、公正以及保護人權原則的普遍性,又要求法律不得不對某些涉及當事人重大權益的行政行為進行規制,以此來平衡行政主體和相對人之間的法律地位的失衡。
二、非要式行政行為
非要式行政行為是指法律沒有明確行政行為的具體形式,行政機關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各種形式的行政行為。非要式行政行為在行政法上表現的情況不多,一般出現在法律授予行政機關行使緊急權力的情況,例如行政機關緊急封鎖、戒嚴、交通管制等。只要能夠向相對人表達這樣的意思,無論通過何種形式表現出來,都具有法律效力。
三、劃分的意義
若不具備相應的形式,就會因形式違法而被宣布無效;而非要式行政行為就其形式上講,是一種自由裁量性規定,采取哪種方式或形式,行政主體有選擇余地,原則上不發生因 形式而違法的問題,但同樣可能發生不公正或不合理的問題。
上述內容就是要式行政行為與非要式行政行為的含義以及區分的意義。我們知道要式行政行為要產生法律效力就必須具備某種方式,非要式行政行為則剛好相反。區分的意義也是表述的相當明白的。綜上就是小編為您進行的詳細解答,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延安律師!
內部行政行為可以復議嗎,有哪些規定
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的區別是怎樣的?
內部行政行為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離婚后的財產分割
2020-11-12未婚先孕女員工小產期間有工資嗎
2020-12-10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個人可以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09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公證保險賠償索賠注意事項
2021-01-02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保險受益人 Beneficiary
2020-11-132020年住改非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0-12-11一個宅基地分戶后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19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