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奶奶兩年前去世,生前把她名下的財產全部留給了爺爺,并囑咐爺爺要照顧小韓。
為爺爺辦完葬禮后,我就拿著相關手續去辦理房產過戶。但辦理時,卻被告知需要其他繼承人,也就是叔叔和父親同意。
但當她找到叔叔時,叔叔卻對遺囑不認可。他說自己對遺囑并不知情,并且我不是法定繼承人,遺囑無效。房子應該由他和父親平分。請問,我手中的遺囑有效嗎?
律師解答:
房子本是你爺爺奶奶的共同財產,但奶奶去世前把房子留給爺爺,房子就變成了爺爺的個人財產?!?a href='http://www.sdjlnm.com/jicheng/1.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繼承法》明確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而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指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你作為孫女,并不是爺爺奶奶的法定繼承人。如果爺爺奶奶在生前確實通過書面的形式表示將房產留給你,在法律上稱之為遺贈。
遺贈是指被繼承人通過遺囑的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與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受遺贈人可以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任何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或者集體。
所以,只要符合上述遺贈形式,你則有權利接受爺爺留下的房產。
需要注意的是,《繼承法》對于遺贈還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放棄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遺贈。”
該特殊規定正是遺贈與遺囑繼承最大的區別。遺囑繼承人(指第一、第二順序繼承人)自繼承開始至遺產分割前,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的,即視為接受繼承。而在遺贈中,受遺贈人在遺贈人去世后,自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未作出接受表示的,則視為放棄,即喪失受遺贈權。
據此,你爺爺對他的遺贈是否有效,也要看是否符合這一規定。兩個月期限應該自你的具體知曉時間為準,不能單純地以爺爺作出遺贈的時間計算。你在為爺爺辦完葬禮后就去辦理了房產過戶,并在遭拒后告訴了叔叔和父親,可以視為作出接受表示。建議你可以繼續和叔叔協商,協商不成可到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決。
法律上并無明文規定如何行為屬于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在實務中,如果受遺贈人在知曉該事實后,建議通過通知法定繼承人、公告或者在兩個月內通過自己的行為,比如涉及房產的,及時到房管部門變更登記等方式作出明示或默示的意思表示,避免錯過期限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關系可要退回彩禮嗎
2021-01-26合同到期不履行要打官司多長時間有效
2021-02-13公司并購和收購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021-03-24定金、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三者之間的關系
2020-11-24違章最遲什么時候處理
2020-12-23關于企業股份制改造
2020-11-17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勞務外包的意義
2021-03-22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人身保險的受益人是由誰指定的
2021-01-27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