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規定的回避情形包括什么
我國民事訴訟中,回避的適用情形主要有:
1、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所以,與本案訴訟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也應當回避;
2、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民事訴訟中怎么申請回避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三、回避的后果和復議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分為了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如果發現審判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具有《民事訴訟法》第44條中規定的情形之一,那么可以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申請這些人員回避,不參與自己案件的審理,以免影響案件最終的結果的公平。當然,在這些人員自己發現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自己也是可以提出要求回避。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罰分又罰錢,開車打電話是否違法
2020-12-13學生拿板磚砸老師,未成年將受到什么處罰
2021-02-10電動車過渡號牌能用多久
2020-12-24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需要的條件
2020-12-13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電子商務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0-11-16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申請強制執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