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遺囑人須有遺囑能力
(1)遺囑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設立遺囑,以依法自由處分其財產的行為能力。遺囑為民事行為,設立人必須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依我國現行法規定,只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有設立遺囑的行為能力即遺囑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具有遺囑能力。因此,遺囑人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根據我國《繼承法》第22條的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4)遺囑人是否具有遺囑能力,以遺囑設立時為準。在設立遺囑時,遺囑人有遺囑能力的,其后雖喪失遺囑能力,遺囑也不因此失去效力。反之亦然。
(5)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1條中明確規定:“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有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本人后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后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不影響遺囑的效力?!?/p>
二、遺囑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1)遺囑必須是遺囑人處分其財產的真實的意思表示,因為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行為有效的必要條件。遺囑是否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原則上應以遺囑人最后于遺囑中作出的意思表示為準。
(2)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三、遺囑不得取消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權
(1)我國《繼承法》第19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這一規定屬于強行性規定,遺囑取消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權的,不能有效。
(2)遺囑人未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遺產處理時,應當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3)繼承人是否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應按照遺囑生效時該繼承人的具體情況確定。
四、遺囑中所處分的財產須為遺囑人的個人財產
遺囑既是遺囑人處分其個人財產的民事行為,就只能就遺囑人個人的合法財產作出處置。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于國家、集體或者他人所有的財產的,遺囑的該部分內容,應認定無效。
五、遺囑須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民事行為無效。遺囑若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其內容違反社會公德,則也不能有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鑒定標準和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09船舶碰撞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2020-12-10重新作出行政處罰能否加重處罰
2021-03-19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無期徒刑怎么算立功
2020-12-14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保姆續約要交中介費嗎
2021-02-10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摔倒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5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2-27六年工作沒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16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集體林地承包有關政策有哪些
2021-02-26國家土地流轉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20城中村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1-01-16別墅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