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可見,立遺囑人必須擁有完全行為能力且所立遺囑必須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遺囑才合法有效。
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神志不清的情形,導致在實務中,這些老年人所立遺囑常常被其法定繼承人質疑效力,公證處也不敢隨意給此類遺囑進行公證。因此,老年人在立遺囑或做遺囑見證、公證之前,最好先去進行司法精神鑒定,以證明自己擁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及意識清醒、意愿真實,這樣才能保證所立遺囑的效力,降低法律風險。
《繼承法》規定遵循以下原則
一、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的原則。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因此,繼承人在分割遺產前要注意死者是否留有遺囑,如果留有遺囑,首先應按遺囑繼承方式分割被繼承人的財產。雖有遺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1、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2、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3、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4、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5、遺囑處分的遺產。
二、保留胎兒繼承份額的原則。
在分割遺產時,如死者遺有未出生的胎兒,應給胎兒保留應當繼承的遺產份額,其應繼承的數額一般以共同參加繼承的各法定繼承人的平均數額為參考數額。如果胎兒生下是活體,這份遺產由胎兒這一繼承人繼承;如果胎兒出生是死胎,這份遺產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三、物盡其用的原則。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對于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辦法處理。繼承人在分割遺產時,要注意貫徹這一精神。如:對房屋要照顧缺房的繼承人;對生產工具要照顧生產需要的繼承人;對圖書資料要照顧從事有關業務的繼承人,等等。這樣才能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為了降低法律風險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老人立遺囑最好先做精神鑒定。這樣既可以確保遺囑的有效,也避免了以后的麻煩,省心又省事。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買賣合同10萬元貨款打官司律師費多少錢
2021-02-17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8擔保協議不寫借款人可以嗎
2021-01-20退婚彩禮應該怎么處理
2020-11-23贍養老人能占有老人房屋嗎
2021-01-03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先予執行多少天
2021-03-11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