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律師有回避的情況嗎?
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律師在對案件進行代理可以辯護之前,應當對自己的合法身份進行認定,特別是涉及到相關情況的處理不清楚的,還需要向司法機關進行鑒定處理,對于不符合代理身份的,是不可以擔任辯護人的,否則可以導致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民事訴訟法回避方式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防止醫療事故
2021-02-28律師要收多少代理費
2021-02-16商號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2-18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3-17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