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江安縣律師 都江堰市律師 金牛區律師 澄海區律師 天河區律師 團風縣律師 岳麓區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頻率很高的法律之一,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的案件時就要運用民事訴訟法。民事糾紛又分為很多種,常見的民事糾紛如勞動糾紛、醫療糾紛、遺囑繼承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等。在面對如此多不同類型的糾紛案件時,法官的判決要以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為基礎方針,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審理。那么,關于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有哪些?下面,小編來為您解答。
一、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1、雙方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
(1)訴訟地位平等,也就是訴訟權利和義務平等。訴訟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雖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訴訟稱謂,但在有關訴訟過程中的訴訟地位是平等的,不分優劣和高低。民事訴訟當事人雙方,在民事訴訟中平等地享有訴訟權利,平等地承擔訴訟義務。
(2)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在民事訴訟中表現為兩種情況:
①是雙方當事人享有相同的訴訟權利,如雙方當事人都有委托代理、申請回避、提供證據、請求調解、進行辯論、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等權利;
②是雙方當事人享有對等的訴訟權利,如原告有提起訴訟的權利,被告有提出反駁和反訴的權利。
2、雙方當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同時,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雙方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1)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是實現訴訟權利的具體形式,沒有同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平等的訴訟權利也只是紙上談兵,得不到一實現。行使訴訟權利的具體形式,有口頭的或書面的。例如,實現申請回避的權利,就要提出口頭的或書面的申請,說明理由;為行使辯論權,就要在法庭上有充分的發言機會,等等。
(2)如果在民事訴訟中,只一方當事人享有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就無法保證雙方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保障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是人民法院的職責。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處于主導地位,起組織、領導和決定性的作用,保障當事人平等地實現訴訟權利,是人民法院職務上的責任。
3、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對一切訴訟當事人,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的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應毫無例外地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一切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都應受到保護,一切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都應受到制裁。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1、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條第1款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一規定表明,我國法律對在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賦予他們同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就是同等原則。
2、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條第2款規定: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這就是所謂的對等原則,即外國法院對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也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限制。
三、法院調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則
1、法院調解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民事訴訟把法院調解用法律條文固定下來,并將自愿、合法進行調解確定為一項基本原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要多做說服教育和疏導工作,促使雙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2、自愿合法進行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其含義有三:
(1)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應當重視調解解決。
(2)要求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
(3)法院調解要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礎上進行。
四、辯論原則
1、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對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辯論原則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當事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和爭議問題,各自陳述自己的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和答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辯論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又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準則。當事人雙方就有爭議的問題,相互進行辯駁,通過辯論揭示案件的真實情況。只有通過辯論核實的事實才能作為判決的根據。對于辯論原則,必須把握以下內容:
(1)辯論權之行使貫穿于訴訟的整個過程。
(2)辯論的內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是實體方面的問題。
(3)辯論的表現形式及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辯論既可以通過口頭形式進行,也可以運用書面形式表達。
五、處分原則
1、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的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即自由支配,對于權利可行使,也可以放棄。
2、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處分的權利對象多種多樣,但無非兩大類:
(1)是基于實體法律關系而產生的民事實體權利;
(2)是基于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所產生的訴訟權利。
六、檢察監督原則
1、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括動實行法律監督。
2、根據檢察監督原則的要求,人民檢察院實行監督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監督審判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違法行為。這方面的監督主要采取消極的方式,即它一般不主動調查和追究司法審判中的不法行為。民事經濟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或者其他人對審判中的不法行為,對審判人員進行控告、檢舉,人民檢察院應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
(2)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監督。根據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認為有錯誤,應當提出抗訴,并派員出席再審法庭。
七、支持起訴原則
1、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2、支持起訴必須具備三個要件:
(1)支持起訴的主體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支持起訴的主體主要是對受害者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如婦聯支持受害婦女、共青團支持受害青年、企業事業單位支持本單位受害職工向人民法院起訴,公民個人不能作為支持起訴主體。
(2)支持起訴的前提,是法人或者自然人有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違法行為。
(3)支持起訴的場合必須是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造成了損害,而又不能、不敢或者不便訴諸法院。如果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訴,就不需支持起訴。
上文律霸小編詳細講述了關于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民事訴訟法保障了雙方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平等、同等、對等的原則,同時還以調解解決為先行辦法,充分體現了國家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其實,人民群眾選擇去法院提出訴訟,是希望法官可以還自己一個公道。在案件合理合法、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法院一定會為人民作出一個公正的判決。
有關民事訴訟法時效
2020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修改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糾紛最快多長時間能執行
2020-11-08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圖書的著作權歸屬是怎樣確定的
2021-03-22假釋考驗期從什么時候開始算
2021-02-02什么是離婚協議,離婚協議能否反悔
2021-02-07汽車追尾事故如何處理
2020-12-26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房產多次抵押逾期后如何處理
2021-01-26肺炎疫情期間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5員工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合同嗎
2021-03-20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保險合同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021-03-13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工費車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自殺后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