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怎么中斷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訴訟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該法定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的制度。
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很多,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以具體列舉的方式進行了明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了三種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即提起訴訟、權利人提出要求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下稱《民法通則意見》)第173條和第17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權利人向債務保證人、債務人的代理人、財產代管人主張權利,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的請求;
3、1994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債務人在約定的期限屆滿后未履行債務而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訴訟時效期間應從何時開始計算問題的批復》中規定,時效從出具欠條之日中斷;
4、2001年4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條規定:債務人在債權轉讓協議、債權轉讓通知上簽章或簽收催收通知的,訴訟時效中斷。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的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中有催收內容的,該公告或通知可以作為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
5、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條,將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的內容作了細化說明;第11條規定部分債權人主張債權引起的中斷對全體債權人有效;第13條規定了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情形;第17條規定了連帶債權、連帶債務中一人的訴訟時效中斷及于他人;第18條、19條分別規定了代位權訴訟、債權轉讓和債務承擔引起訴訟時時效中斷情形。
我國對案件的中斷有著嚴格的規定,債權案件的訴訟時效中斷的,應按照法律規定與債務人員進行說明。得到對方的同意后,才可以辦理這類案件的訴訟時效中斷,根據詳細的法律規定,對這類案件的訴訟時效進行辦理。
申請調解是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被侵權人
2020-12-29如何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0-11-19土地租賃可以轉租嗎
2020-11-08騙婚需要報警嗎
2021-02-24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試用期要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1-02-17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保險代理人應該如何選擇
2021-02-17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09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