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二、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1條的規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中止審理:
1.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3.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4.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應當決定中止審理,并按照公訴案件或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1)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
(2)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訴案件被告人當庭翻供,對于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4)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應當或者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 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脫逃的;
(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托訴訟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后,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在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中,其實都是可能出現中止審理的情況。當然了,不同的訴訟法中規定了,不同訴訟類型的案件中止需要符合的情形不同。比如,在刑事訴訟中,可以導致案件中止審理的情形,包括自訴人、被告人得了精神病或者身患其他嚴重疾病;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訴訟時效不適用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嗎?
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關于延期審理中止審理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產權房補償款訴訟平息后再分配
2021-01-15行政案件回避的適用是怎樣的
2021-03-17公安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有哪些
2021-03-05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仲裁裁決書怎么寫
2021-02-23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的規定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