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撫育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的變更,是指父母雙方離婚時已經協議確定或經判決確定給付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或母任何一方要求增加撫育費或者給付撫育費的一方提出要求減少或免除撫育費。
關于子女撫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父母雙方離婚時,無論是協議還是判決決定的撫育費數額,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撫育費不足或給付撫育費的一方出現特殊的情況,因此必然要對其撫育費進行變更。所以,法律允許變更撫育費,但必須依法變更。
(1)變更子女撫育費,應另行起訴。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提出增加撫育費的情形較多,這種要求變更的主體是子女。變更子女撫育費,不涉及原離婚協議或判決,所以,應另行起訴。
(2)符合法定事由,法院應予支持。變更撫育費必須有法定事由,法院才能給予支持。其法定事由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原定撫育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當地生活水平的;
②因子女患病、上學,實際需要已超原定數額的;
③有其他正當理由要求增加的。僅有此法定事由還不夠,還需要父或母一方有給付能力,法院才能予以支持。
(3)父母雙方可以協商解決。
無論是增加、減少撫育費,父母雙方首先應該協商解決,如協議不成時,可訴請法院解決。
盡管增加撫育費的情況較多,但也仍然存在減少或免除撫育費的情況,這種要求變更的主體,則是給付撫育費的一方。給付撫育費的一方出現下面兩種特殊情況時,可以提出減少或免除撫育費:
①撫養子女的一方再婚,其再婚一方配偶愿意負擔繼子女的撫育費的一部或全部時,他方承擔的撫育費可以減少或免除。但如果繼父或繼母不愿再負擔或無力再負擔該項費用時,有給付義務一方的生父或生母一方按原定數額繼續給付;
②有給付義務的一方因出現某種新情況確有實際困難無法給付。但這種減免也是有條件的,待其情況好轉,有給付能力時,應及時恢復給付。
還有一種情況,要求變更的主體是撫養子女的一方,即男女當事人在民政部門登記離婚,當時以一方撫養孩子,另一方不負擔撫育費或負擔部分撫育費達成協議的,經若干時間后,撫養孩子的一方又向法院提起要求對方負擔撫育費的訴訟,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并根據原告申訴的理由,經調查了解雙方經濟情況有無變化,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是否確有增加的必要,從而作出變更或維持原協議的判決。
離婚后如何變更子女撫養關系?
判決子女撫養權的歸屬,是以有利于保護子女的利益為原則的,如果出現了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長的情形,就應變更子女的撫養關系。所以,離婚后,子女撫養關系可以變更,但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1)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另行起訴。離婚后,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長到有識別能力時,主動提出與另一方一起生活時,應另行起訴。離婚后,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請求,不涉及原離婚案件,不是對原離婚案件子女撫養問題的判決、調解協議的糾正,而是出現了處理原離婚案件當時不存在的子女撫養方面的新情況,所以,應當作新的案件另行起訴。
(2)具有法定事由,應予支持變更撫養關系。具體的法定事由:
①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
②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③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
④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3)準許協議變更撫養關系。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予準許。無論是協議離婚還是判決離婚后,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并非一定要向法院起訴,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協議,只要沒有違法事項和對子女成長不利的問題,應予準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辯護的技巧與策略有哪些
2020-12-26股權轉讓協議與增資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24土地交換合同范本
2020-11-20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罰款力度是怎樣的
2021-02-27別除權與其他破產程序中的權利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2021-03-18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如何申請越級強制執行
2021-03-23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債權債務起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0登記房屋產權手續是怎樣的
2020-12-20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醫護被無故裁員該如何維權
2020-12-19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