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據交換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證據交換制度的特征主要是:
第一、由于民事訴訟是利益的再分配,很多當事人從自身的利益出法,去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
第二、當事人僅憑口頭或單方證據咨詢某些人員,以咨詢意見的可能性結論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
第三、復雜民事案件的認識不統一,其結果多樣性,不同的法官審理同一個復雜的案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實體公正也是有局限性和模糊性的。法官審理案件不可能像小學生做算術題那樣,只能得出一個惟一的正確答案。
第四、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的不一致性,就每一個具體案件來說,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相對真理”,有些當事人自己認為客觀事實有理,但沒有法律事實的證據。由于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不高,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往往被告在一審訴訟程序中是消極訴訟,到二審訴訟程序中積極訴訟,造成了一、二審審理中對事實認定的不一致。
由于我國民事訴訟的證據交換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后進行,對于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納,因此就會出現在舉證期限屆滿后進行證據交換,對方當事人往往要有反駁的證據,而此時舉示證據卻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的問題。因此,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法官庭前通過初步審核案件訴訟材料,了解案件的爭議焦點,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要根據案件的爭議焦點和證據,指導當事人舉證,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這樣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
證據交換的啟動采取的方式可以由審判員自己決定或由當事人申請進行證據交換。證據交換的結果要制作筆錄,將各方當事人的意見記載于證據交換筆錄中。
綜上所述,在審判的時候需要雙方將證據都交換后才可能開始后期的流程,因為如果對方的證據是假冒或者突然間得到的會讓一方措手不及而難以應變,這是對雙方都不公平的事情,所以需要在庭前就將有關的訴訟材料就直接交換完畢進行研究。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間接證據有哪些表現形式
交通事故訴訟要收集哪些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2020-12-23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1-11婚外情會坐牢嗎
2021-03-25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6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子女領取老人高齡津貼是否合法
2020-12-27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費的,如何處罰?
2021-01-27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勞動爭議管轄異議
2020-11-29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