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據交換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證據交換制度的特征主要是:
第一、由于民事訴訟是利益的再分配,很多當事人從自身的利益出法,去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
第二、當事人僅憑口頭或單方證據咨詢某些人員,以咨詢意見的可能性結論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
第三、復雜民事案件的認識不統一,其結果多樣性,不同的法官審理同一個復雜的案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實體公正也是有局限性和模糊性的。法官審理案件不可能像小學生做算術題那樣,只能得出一個惟一的正確答案。
第四、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的不一致性,就每一個具體案件來說,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相對真理”,有些當事人自己認為客觀事實有理,但沒有法律事實的證據。由于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不高,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往往被告在一審訴訟程序中是消極訴訟,到二審訴訟程序中積極訴訟,造成了一、二審審理中對事實認定的不一致。
由于我國民事訴訟的證據交換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后進行,對于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納,因此就會出現在舉證期限屆滿后進行證據交換,對方當事人往往要有反駁的證據,而此時舉示證據卻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的問題。因此,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法官庭前通過初步審核案件訴訟材料,了解案件的爭議焦點,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要根據案件的爭議焦點和證據,指導當事人舉證,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這樣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
證據交換的啟動采取的方式可以由審判員自己決定或由當事人申請進行證據交換。證據交換的結果要制作筆錄,將各方當事人的意見記載于證據交換筆錄中。
綜上所述,在審判的時候需要雙方將證據都交換后才可能開始后期的流程,因為如果對方的證據是假冒或者突然間得到的會讓一方措手不及而難以應變,這是對雙方都不公平的事情,所以需要在庭前就將有關的訴訟材料就直接交換完畢進行研究。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間接證據有哪些表現形式
交通事故訴訟要收集哪些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鐵路征地補償新標準是什么
2020-11-18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區別
2021-02-23留置合同能否單獨訂立保證合同
2021-03-102020年什么情況下累犯能判緩刑
2021-03-06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買集資房后代子孫可以使用嗎
2021-03-2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銀行批貸后不放款怎么辦
2021-03-22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合同是否還有效
2021-03-25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人身意外保險購買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保單遺失,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1-30"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