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據交換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證據交換制度的特征主要是:
第一、由于民事訴訟是利益的再分配,很多當事人從自身的利益出法,去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
第二、當事人僅憑口頭或單方證據咨詢某些人員,以咨詢意見的可能性結論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
第三、復雜民事案件的認識不統一,其結果多樣性,不同的法官審理同一個復雜的案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實體公正也是有局限性和模糊性的。法官審理案件不可能像小學生做算術題那樣,只能得出一個惟一的正確答案。
第四、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的不一致性,就每一個具體案件來說,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相對真理”,有些當事人自己認為客觀事實有理,但沒有法律事實的證據。由于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不高,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往往被告在一審訴訟程序中是消極訴訟,到二審訴訟程序中積極訴訟,造成了一、二審審理中對事實認定的不一致。
由于我國民事訴訟的證據交換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后進行,對于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納,因此就會出現在舉證期限屆滿后進行證據交換,對方當事人往往要有反駁的證據,而此時舉示證據卻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的問題。因此,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法官庭前通過初步審核案件訴訟材料,了解案件的爭議焦點,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要根據案件的爭議焦點和證據,指導當事人舉證,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這樣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
證據交換的啟動采取的方式可以由審判員自己決定或由當事人申請進行證據交換。證據交換的結果要制作筆錄,將各方當事人的意見記載于證據交換筆錄中。
綜上所述,在審判的時候需要雙方將證據都交換后才可能開始后期的流程,因為如果對方的證據是假冒或者突然間得到的會讓一方措手不及而難以應變,這是對雙方都不公平的事情,所以需要在庭前就將有關的訴訟材料就直接交換完畢進行研究。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間接證據有哪些表現形式
交通事故訴訟要收集哪些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調解被告不到場怎么辦
2020-12-24勞動仲裁庭審調查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2020-12-04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破產人無財產可供分配了該怎么辦
2020-12-16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競業限制不限地域是否違法
2020-12-26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農村土地承包的原則
2020-11-08土地出讓金的的返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4巖汪湖鎮政府劃撥土地轉讓補辦出讓手續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