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時候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當事人向法庭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時間要求不再適用《民訴證據規則》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前十日”,而變為“舉證期限屆滿前”。已經去掉了“前十日”三個字。并且,法院經審查決定批準證人出庭作證的,會事先通知;未經法院通知,證人不得擅自到庭,當事人也不得擅自將證人帶到法院等候出庭作證。
201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引入了誠實信用原則,為制裁民事訴訟偽證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該原則在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中的具體適用還缺乏可操作性。為促進訴訟誠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將原則轉化為制度,對證人簽署如實作證保證書的程序和后果等問題作出細化規定。
二、證人出庭作證的義務是怎樣的
出庭作證并接受法官和當事人的直接詢問,是證人的義務。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但是,作為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提供書面證言、使用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所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前面已經說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民訴證據規定》”)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是指有以下情形:(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因此,證人僅在具有正當理由并經法院許可時,才能免予出庭作證。對于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民訴證據規定》明確規定其不能作為單獨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必須要有其他相關證據佐證才能證明案件的事實。
目前,民事案件中證人出庭作證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當事人為說明和印證己方主張,向法庭提出申請要求證人出庭作證。這種情況下,當事人應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和證人名單,由人民法院審查后作出是否批準證人出庭的決定。二是當人民法院認為因審理案件需要查明證據的,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刑事訴訟法證人不出庭的理由包括哪些?
民事訴訟證人不出庭不利后果是什么?
證人必須出庭作證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內鏡手術出事故保險公司最高賠20萬
2021-03-02企業拆遷詳細流程是什么
2020-11-15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房產證影印件能做抵押物嗎
2020-11-21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哪類集資房能夠轉讓
2021-02-25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原頒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如何處理
2021-02-21土地承包經營權主要內容有哪些以及如何登記
2021-02-11土地經營模式與土地流轉方式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4公司拆遷補償款稅收優惠嗎
2021-02-08養殖場拆遷補償款如何發放
2021-03-18招商引資時修建的廠房,被當做大棚房,沒有拆遷補償怎么辦
2021-01-27拆遷安置房七八年沒交房,該如何維權
2020-11-29農村宅基地房產拆遷子女繼承權是怎樣的
2021-01-162020年最新舊城改造的補償標準
2020-12-05購買拆遷房政策怎么說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