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我國刑事訴訟理論與立法的分類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理論上,非法言詞證據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非法言詞證據包括三種:
1.主體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不具備法律規定的取證主體資格的人收集提取的言詞證據,例如,紀檢人員提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
2.形式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不具備或不符合訴訟中法定形式的言詞證據,例如,證人忘記簽名的證人證言;
3.取證方法手段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使用法律禁止的手段獲得的證據,例如,通過刑訊獲得的口供或證言。而從狹義上看,非法言詞證據則僅指廣義說的最后一種,即取證程序不合法的言詞證據。
我國的立法并沒有給非法言詞證據作一個明確的概念,僅僅在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中做了一些列舉性的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了“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又對其做了進一步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口供,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65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以刑訊逼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兩高的司法解釋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范圍不僅僅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還包括了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而西方國家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一般界定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范圍內,所以說我國立法上所列舉的非法言詞證據的范圍還是相當廣泛的,這也是我國排除規則的一大特色。
可見,我國司法上的規定和理論上的概念有一定的區別。兩高的司法解釋通過列舉式規定對非法言詞證據所作定義是很狹窄的,相當于理論上狹義說的定義,主要集中在狹義說中以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非法言詞證據。
通過對我國理論和立法上關于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可以歸納出這樣的結論,所謂非法言詞證據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司法人員違反法律、司法解釋關于收集證據應當遵守的原則和程序的規定而收集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修高速公路占地補償標準
2021-03-05房屋轉租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5農民遇上違法征地,可以拒絕簽字么
2021-03-13專利轉讓的具體流程
2021-03-25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減刑的適用條件
2021-03-24購物平臺商家刷好評刪惡評怎么罰款
2020-12-23婚約有法律效力嗎,怎么保護結婚自主權
2021-02-25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事實勞動關系確認糾紛
2021-01-13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