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我國刑事訴訟理論與立法的分類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理論上,非法言詞證據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非法言詞證據包括三種:
1.主體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不具備法律規定的取證主體資格的人收集提取的言詞證據,例如,紀檢人員提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
2.形式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不具備或不符合訴訟中法定形式的言詞證據,例如,證人忘記簽名的證人證言;
3.取證方法手段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使用法律禁止的手段獲得的證據,例如,通過刑訊獲得的口供或證言。而從狹義上看,非法言詞證據則僅指廣義說的最后一種,即取證程序不合法的言詞證據。
我國的立法并沒有給非法言詞證據作一個明確的概念,僅僅在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中做了一些列舉性的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了“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又對其做了進一步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口供,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65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以刑訊逼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兩高的司法解釋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范圍不僅僅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還包括了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而西方國家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一般界定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范圍內,所以說我國立法上所列舉的非法言詞證據的范圍還是相當廣泛的,這也是我國排除規則的一大特色。
可見,我國司法上的規定和理論上的概念有一定的區別。兩高的司法解釋通過列舉式規定對非法言詞證據所作定義是很狹窄的,相當于理論上狹義說的定義,主要集中在狹義說中以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非法言詞證據。
通過對我國理論和立法上關于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可以歸納出這樣的結論,所謂非法言詞證據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司法人員違反法律、司法解釋關于收集證據應當遵守的原則和程序的規定而收集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后果
2021-02-20什么是訂金
2020-12-01三維標志有哪些禁用條件
2021-01-03房地產開發貸款利息的計算
2020-11-24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購房定金交多少
2021-01-15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