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或者是刑事訴訟,在法官依法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中,其實都是有可能出現延期開庭的情況,在對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最多的。不過此時也要求符合了規定條件才能延期開庭,那法律方面規定的延期開庭的條件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開庭審判程序是什么
開庭審判程序法庭程序是指人民法院采取開庭的方式,在公訴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在控、辯雙方對證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開展辯論的情況下,依法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應否處刑,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活動。法庭審判程序。法庭審判大體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評議和宣判五個階段。開庭審理的全部活動,應當由書記員制作成筆錄,經審判長審閱后分別由審判長和書記員簽名。法庭筆錄中的出庭證人的證言部分,應當在庭審后交由證人閱讀或者向其宣讀,證人確認無誤后,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二、延期開庭的條件都有哪些
人民法院開庭審判后,一般應當連續進行審判,但是法庭審判過程中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勘檢的;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3)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延期審理原因消失后,合議庭應再行開庭審理。
關于第一審程序的期限,《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自受理后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遇有《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1個月。如遇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應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人民檢察院建議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可重新計算審理期限。因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而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按照《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我們知道刑事案件延期開庭的條件是什么,主要就是在有上述三個條件之一的時候,那么就可以延期開庭審理。對于刑事訴訟,因為最后的結果對當事人影響較大,建議最好委托專業的刑事律師來提供幫助為好。
刑事案件延期審理的期限是多久
延期交房違約金過低怎么辦?
民事訴訟中延期審理的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2021-02-19民事法律事實構成
2020-12-28商標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8交通事故傷殘級別
2020-12-23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