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監護人不履行職責,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怎么確定法定監護人的范圍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我國《民法通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進行了規定,但對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他們的監護人的選任或確定卻沒有明確規定。
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的,一般是其親屬,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也包括其他親屬和朋友。如果以上人員都沒有,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的選任一般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確定。《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如果大家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不服該指定的,可由人民法院裁決。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犯了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話,那么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并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判刑
2020-11-20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有何規定
2020-12-30協議離婚未成的離婚協議生效嗎
2020-11-15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購買人身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0-11-20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沒有“一書四方案”就征地違法嗎,該怎么辦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