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父母外哪些人有監護資格
父母過世或缺乏能力時,由下列人擔任:(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請法院裁決。不可以未經指定而直接要求法院作出裁決。
法院以上述作為指定監護的順序,即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世,則由他們優先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均過世,則由未成年人的兄姐擔任監護人,依此類推。但若前一順序中有監護資格的人沒有監護能力或對監護人明顯不利的,法院可以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制度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設立的一項法律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些人的合法權益,進而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關于監護的性質在我國上長期存在不同的認識,學說主要有三類,一是權利說,認為監護是一種權利,屬于身份權;二是認為監護是一項義務,監護對監護人而言是負擔,而不是利益;三是認為監護是一種職責,認為監護是法律要求特定的人承擔責任。
三種學說都有自己的理論根據,因為我國法律對監護的規定既有體現權利的,比如,對于監護人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可以剝奪其監護人的資格;又有體現義務的,如對于未成年人(或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監護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本文介紹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提供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相關規定。
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
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或者民政部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限期拆除時間3天可以嗎
2021-03-182020交通肇事賠償標準
2021-02-26“上班族”千萬要保存好的東西有哪些
2021-02-04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
2021-03-2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有什么限制和原則
2021-01-18訂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應當遵守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村委會可以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嗎
2021-02-25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確定
2021-02-17農村房屋拆遷兩個戶口如何安置
2021-03-17企業拆遷中律師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2021-02-06舊城改造改出筍盤低于市場價上千元
2020-11-26國家征地怎么賠償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