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行政處罰法沒有規定對于被監護人的違法行為,監護人有行政責任。只是規定了被監護人實施了違法行為,在行政機關決定不予處罰后,監護人有義務對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并加強管理。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出于以下考慮:實施行政處罰必須貫徹誰違法,誰承擔責任的原則。因此,對于被監護人實施的違法行為,盡管有可能與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教育、管理不嚴有關,也不能讓監護人代其受過,因為未盡到監護職責與違法行為是兩個法律范疇的問題,不能簡單的規定行政處罰,否則,不符合“罪責自負”的原則。
我國的監護制度是建立在民事法律基礎上的,監護制度首先是為了保護無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通過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參與民事活動,彌補被監護人能力的不足;其次是為了約束被監護人的行為,防止被監護人實施不法行為,維護社會穩定。從這個角度上,我國民事法律規范對監護人不履行作出了應當的規定,同時還規定人院也可以根據被監護人的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依法撤銷其監護的資格。這在一定程度上已對監護人的義務作出了規定,同時也規定了對不合格的監護人可以剝奪其監護人資格。實踐中,這種民事上的制裁應當說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因被監護人作出的違法行為,就對監護人給予行政處罰,這種“連坐”的辦法是不足取的,并不能達到糾正違法行為,教育當事人自覺守法的目的,違背了我們建立監護制度的初衷。
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如果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或者無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實施了違法行為,首先應當要求監護人加強對被監護人的管理和教育。如果被監護人的違法行為的確是由于監護人的疏忽造成的,也不能對監護人實施行政處罰,只能采取對監護人進行說服教育的方法,提高監護人對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進行監護的責任心;其次對于被監護人實施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根據民法通則規定,監護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對受害人給以適當賠償;同時對于不合格的監護人根據被監護人的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人民法院也可以依法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至于有的監護人利用被監護進行違法活動,如攜帶違禁品,行政機關作出的沒收決定,并不是對被監護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而是對監護人作出的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違約損害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的不同
2020-12-03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夫妻協議離婚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30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繼承權受到侵害該怎么保護
2020-11-16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哪些屬于保險公司賠償的范圍
2020-11-20保險受益人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22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車禍受傷無殘疾時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1-21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