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明確時,應由誰來賠償
未成年人給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了損害,需要由監護人進行賠償,但沒有辦法確定誰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而有監護資格的人又互相推脫,誰也不肯進行賠償。在這種情況下,就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對未成年人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對監護人有爭議應該怎么處理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對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
這里指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有關單位指定監護人不服,或者指定其他近親屬為監護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按特別程序進行審理,確定監護人。
人民法院可以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和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根據后一順序監護人監護能力的強弱、行為、品德情況,按照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擇優確定。這種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有關部門或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的做法,在民法上叫做指定監護。
怎樣確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確定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明確時,應由誰來賠償?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明確的時候是可以按照法律的規定要求賠償,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也應該有相應的監管法律責任。在界定監護人時最好能夠多問問律師具體的情況,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人才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律師費多少錢
2021-03-20股權轉讓
2021-03-15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9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勞動仲裁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6婚前債務自動轉為婚后債務嗎
2021-03-14未婚先孕怎么領結婚證
2021-03-15偽造銀行對賬單怎么量刑
2021-02-03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肺炎疫情期間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5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