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林某因與其妻孫某不和,于1996年初離家出走后,杳無音信。2001年初孫某向法院申請宣告林某死亡。2002年初法院依法判決宣告林某死亡。當年5月孫某即另嫁他人。林某離家出走之后,到某地靠打工為生,其間與某女相識,二人逐漸產生感情,2002年底林某制造了假證件與某女結婚。2004年初,林某與該女返回家鄉,林某要求孫某返還二人婚姻存續期間自己應得的財產,而孫某卻要求追究林某重婚罪的刑事責任,并要求分割林某在外地的財產。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林某的行為不構成重婚罪。因為宣告死亡與自然死亡在形式上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以下簡稱《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三十七條規定: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失。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如果其配偶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離婚或者再婚后其配偶又死亡的,則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因此,林某申請法院撤銷了對其死亡的宣告,其婚姻關系也不會自行恢復。又因林某與某女系2002年底結婚,結婚時間晚于孫某的結婚時間,因此,林某在其與孫某的婚姻關系消失以后又結婚的行為不構成重婚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林某在主觀上具有重婚的故意,客觀上具有重婚的行為,因此,林某構成重婚罪。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林某在主觀上具有重婚的故意。林某離家出走后,其并不知道被宣告死亡。在此情況下,林明知自己與孫某存在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為了達到能夠與某女結婚的目的,偽造了有關證件,并進而與某女結婚,其在主觀上具有重婚的故意。
其次,在客觀方面具有重婚的行為。從理論上講,民法中設立宣告死亡制度是為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避免相對人的人身和財產關系在法律上處于不確定狀態。有行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因此,宣告死亡對于相對人來說,其婚姻關系消滅,而對于被宣告死亡人來說,其仍應受到婚姻效力的約束。《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三十七條之規定,可以作為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仍受婚姻關系約束的一個佐證。只有被宣告死亡之人在返回原居住地后,其配偶已經再婚的情況下,其原婚姻關系才對其失去效力。在此之前被宣告死亡人都要受到婚姻關系的約束。因此,林某在被宣告死亡期間也即其婚姻關系仍對其有約束力的情況下與他人結婚構成重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23政府采購資格預審公告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9行政訴訟時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0-11-19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現在判刑還注銷戶口嗎
2021-01-10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