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法院
關于近三年贍養糾紛案件的司法統計分析
老有所養是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所要求的,也是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所在。在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了一些子女不贍養父母的情況。雖然無棣法院近三年來受理的贍養糾紛案件未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由于這類案件的審理關系到如何有效地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對該院受理的近三年的贍養糾紛案件進行了調查研究,確保老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有效保護。
一、贍養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2012年,受理贍養糾紛案件21件,審結20件,其中判決3件,撤訴16件,終結1件;
2013年,受理贍養糾紛案件6件,審結5件,其中判決3件,撤訴1件,調解1件;
2014年,受理贍養糾紛案件6件,審結7件,其中判決5件,撤訴2件。
二、贍養糾紛案件的特點
1、多子女推諉型。因子女間感情不和或經濟能力不一,以及農村存在的老人應由兒子贍養、女兒不應盡贍養義務的錯誤觀念,導致子女間存在相互觀望和推諉,不主動贍養老人的現象。
2、分家析產糾紛型。有些子女將個人所得的經濟利益與應當承擔的贍養義務劃等號,片面認為誰多得財產誰就應多盡贍養義務,不要或放棄財產就可不盡贍養義務,甚至要求先分父母財產再談贍養問題。
3、子女貪圖享受型。有的子女只顧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貪圖享受,拒不履行贍養義務,對老人不聞不問,從而引發贍養糾紛。
4、老人再婚糾紛型。喪偶的老年人再婚后,因親生子女與繼父母之間感情不和或因子女之間的矛盾造成了老人無人贍養,甚至有的再婚老人在老伴去世后被繼子女趕出家門,居無定所。
5、精神贍養糾紛型。部分子女認為只要通過金錢或財物履行贍養義務,使老人生活有物質保證就行,忽視了老人的情感需求,存在所謂的“精神虐待”現象,從而引發老人提起訴訟,要求子女在保證其物質生活的情況下定期探視。
三、產生贍養糾紛的原因
1、認為父母的財產處分不公平而發生糾紛。個別子女認為自己父母在財產分配過程中存在不公現象,當父母依靠其積蓄不能維持其生活,要求子女盡贍養義務時,未得到過父母幫助的子女,就會為贍養份額而與其他子女發生沖突,以家產分配不公為由,拒付父母的贍養費。
2、被告文化素質較低,法律觀念淡薄,把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視為可有可無。由于不少被告不懂得,甚至不愿意承認自己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有的甚至將是否能得到財產利益作為贍養父母的前提條件。如有的老人提出贍養問題,而子女提出首先要處理好家庭財產問題,然后才處理贍養問題,完全漠視父母的養育之恩。
3、受封建殘余*想的影響。許多農村家庭的父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只要求兒子及兒媳盡贍養義務,致使子女間相互推諉,從而釀成糾紛。另外,一些家庭中的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存在較大的隔閡,當繼父母年老需要贍養時,繼子女推卸責任撒手不管。隨著目前離婚率的增加,此類案件也越來越多。
4、原告自律意識不強,沾染陋習。有的老年人自律意識較差,有的甚至還沾染了陋習,致使家庭成員之間矛盾常有發生,造成贍養無保障。
5、子女貪圖個人享樂,只顧建立自己的安樂窩,把老年人當成了家庭的沉重包袱。一些子女,不照顧老人,對年邁體弱的老人不聞不問,絲毫不盡贍養義務,為了達到甩掉“包袱”的目的,以外出打工,做生意為由而攜妻帶子舉家外遷,將家當全部賣掉,置老人于不顧,從而逃避應盡的贍養義務。
6、因物價上漲要求增加贍養費而引發糾紛。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原來的贍養費數額不能維持生活。因此,一些老人要求增加贍養費。
7、子女本身也年老體弱,無能力盡贍養義務。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有的家庭已出現兩代人都需要子女贍養,造成應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不堪重負。有的被告認為自己是農民且自己都要由子女贍養,無能力再贍養自己的父母。
四、對贍養糾紛案件的幾點對策
1、充分發揮基層職能部門的作用,使贍養糾紛及時得到解決。村委會、調解委員會、司法、民政、婦聯等組織要形成共識,深入基層,經常關心過問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引導教育老年人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主動幫助解決老年人的家庭矛盾糾紛,使老年人的贍養糾紛及時得到解決,為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提供更多的條件。
2、亟待在農村建養老院或成立一支家政服務隊伍,讓老年人生活的更好。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提高,老年化程度也越來越突出,有的子女雖然能從經濟上給予老人生活費,但在生活上對老人的照顧卻不盡人意,因為工作繁忙,尤其對患有老年病臥床不起的老年人照顧不過來,加之今后均是獨生子女需贍養雙方父母,小倆口均是這種情況,應付不過來,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可以通過建養老院或家政服務隊伍,從根本上解決了贍養矛盾讓子女感到欣慰,讓老年人生活的更幸福,從而也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3、加強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贍養糾紛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雖然不大,但此類案件涉及人身、財產、社會等方面的關系,應當引起重視。應廣泛特別在農村大力開展法律宣傳教育,使群眾了解《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廣播、電視及報刊等種形式將法律知識送到千家萬戶,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認識到贍養父母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法律規定的責任,子女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贍養老人。老人也認識到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4、法院在審理贍養糾紛案件中,應擴大社會教育范圍。
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選擇典型案件就地公開開庭審理,以擴大社會影響,以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方群眾的作用和效果。
5、加快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我國老年化程度的增加,加之許多子女為適應市場經濟形勢外出工作,贍養老人的社會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只有通過國家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贍養糾紛的發生。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倡農村青年為自己和老人參加養老保險,使農村老人減輕對子女的物質依賴程度。從長遠的觀點看,通過社會保障體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將是解決農村養老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單位應當對什么特種設備及時予以報廢
2021-03-02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代表對效力的承認嗎
2021-01-02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房子解押和過戶可以同時進行嗎
2021-01-03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保險理賠需多少時間才能到賬
2021-01-25新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2020-11-08什么是車輛劃痕險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