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誘惑這么多,很多人一個把持不住就出軌了。因此現在很多夫妻都會在婚前簽訂協議,以此來約束對方,同時穩固婚姻關系。但是所謂的婚外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夫妻間忠誠協議有什么講究呢?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解答。
婚外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一、夫妻相互忠實是道德義務而非法定義務。
《婚姻法》已將因嚴重違背夫妻忠誠義務,對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情形作了明確而具體的列舉,即: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除此之外的不忠實,是輕微的不忠實,屬于道德的調整范圍,而不屬于法律的調整范圍。
二、情感協議侵犯人身自由的權利。
人身自由是法定權利而不是約定權利。通過約定的方式來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違反了《憲法》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規定。假如約定“不準單獨和異性約會”、“不準藏私房錢”、“不準欺騙對方”,是婚姻的一種完美狀態,如果真能做到約定內容,人就如同生活在真空中,這在現實社會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三、如果賦予“情感協議”以法律效力,那么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婚姻關系也已變質
變成一種感情與金錢等價交換的商品。金錢補償情感的結果,只能使情感在人們的社會觀念中進一步貶值,因為情感正在離開人們的內心體驗而向金錢靠攏。婚內情感協議旨在通過外力維系情感,本身就違背了情感的真諦與價值所在。因失去感情而痛苦,本來就是人類正常情感的經歷,法律對此不能救濟,也不必救濟。當法律深深介入感情時,人類可能失掉更多真實而多彩的生活。法律要尊重情感,就不能把情感作為法律規范的對象,所以,法律只須保護婚姻,而不必保護兩性之間的情感。
四、婚內情感協議訂立時的自愿與一般合同訂立時的自愿是大不相同的
以婚內情感協議出于雙方自愿來作為強制執行的根據,是基于表面現象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簡單結論。當事人拿到法庭上的協議,很可能是當初喜怒哀樂之下的游戲之作,是一種情緒化的產物。所以,婚內情感協議的訂立與履行,應屬于外人難以理清的家務事范疇,當事人對此是否當真姑且不論,但作為公權力的法律不應涉足個人私生活過深,否則對道德的功能大有弱化之嫌疑。
分手費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并非法律概念,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來支持。雖然分手費不受法律保護,但如果另一方自愿支付這筆費用,且不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則無論這筆自愿支付的費用是稱為分手費還是青春損失費法律都不禁止。而且如果已經自愿支付了,也不能以不受法律保護為由要求返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廠工人出車禍死亡誰的責任
2021-01-31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銀行貸款擔保的流程是什么,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27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借條法院起訴流程有哪些
2021-01-24法律對訂婚后的退婚是否有保護
2020-12-30離婚案是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
2021-01-18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在禁養區內,有環評還是要拆遷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