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與李女士從小青梅竹馬,婚后生育一女,還成立了一家空調設備安裝公司,股東是夫妻兩人,由鄧先生擔任法定代表人。起初公司經營舉步維艱,但夫妻倆同舟共濟,五年后終于盈利。公司為拓展業(yè)務招聘辦公室文員,通過他人介紹,張小姐進入該公司工作。
自從張小姐到公司上班以來,鄧先生就很少正常回家,不久后即與張小姐在另一小區(qū)以夫妻相稱,共同居住生活多年,并生育了一個兒子,街坊鄰居都知道這“夫妻倆”。
鄧先生的妻子李女士得知此事后,傷心得一夜間頭發(fā)幾乎掉光。為了女兒,李女士打算與丈夫協(xié)商解決,卻遭到了鄧先生和張小姐的辱罵。無奈的李女士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控告鄧先生涉嫌重婚罪。但她聽人說,很多類似案件的過錯方都難以被法院判定“重婚罪”,這令她焦慮萬分。
與職員夫妻名義同居為重婚
李女士在律師的幫助下,針對鄧先生與張小姐的非法同居行為,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取證工作,最終法院判定鄧先生構成重婚罪。
我國《刑法》第258條規(guī)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另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施行后發(fā)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的規(guī)定,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發(fā)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
據此,自然人是否構成重婚罪,須確定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犯罪嫌疑人有配偶,即未解除現存的婚姻關系,或是明知對方有配偶;二是嫌疑人與他人對外以夫妻名義共同居住,即其鄰居、親友等認為他們是夫妻或彼此以夫或妻相稱。
“根據法律規(guī)定,結合本案客觀事實,鄧先生已構成重婚罪:其一,鄧先生在與李女士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與張小姐非法同居,并生育一子,具備犯罪主體資格。其二,鄧先生沒有與李女士離婚,同時與張小姐長期同居,并生育孩子,主觀上明顯具有直接故意。其三,鄧先生與張小姐同居期間,對外以夫妻名義相稱,且左鄰右舍都認為兩人是夫妻,鄧先生具備犯罪的客觀事實。其四,鄧先生與張小姐非法同居的事實,侵犯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而這是我國婚姻法所規(guī)定的原則。”
因此,法院經全面客觀審查,最終判決鄧先生構成重婚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
無過錯妻子可主張損害賠償
李女士作為無過錯方,在離婚糾紛案訴訟中可主張損害賠償。依據《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有“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的”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規(guī)定:《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李女士在民事離婚訴訟案件中提出賠償主張,法院支持了其物質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即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更傾向于李女士,但對精神損害賠償未予支持。
如何舉證能讓法院判為重婚
如今有不少妻子抱怨丈夫在外包養(yǎng)女人、與人同居生養(yǎng)私生子,但是能夠認定夫妻一方構成“重婚罪”的很少。賀律師說,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重婚罪屬于自訴案件,理論上以不告不理為一般原則,公安機關不負責偵查,只有受害人自行收集相關證據予以證實。那么如何舉證才能讓法院最終判定“重婚罪”?賀律師說,主要須證明鄧先生與張小姐之間是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犯罪事實。
首先,李女士應找到鄧先生與張小姐長期居住的小區(qū)居委會反映情況,居委會依據我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guī)定,為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協(xié)助維護社會治安,經了解核實后,向李女士提供鄧先生與張小姐所居住房號的登記記錄。
建議李女士向該社區(qū)民警反映情況。民警了解核實情況后,依據我國《人民警察法》第二條、第六條“作為人民警察是有職責預防、制止違法犯罪活動”的規(guī)定,在執(zhí)行一次暫住人口信息調查任務時,入戶到鄧先生與張小姐居住處進行調查核實。經詢問,鄧先生與張小姐以夫妻相稱,生育一子,民警將相關信息記錄在冊。
李女士還向鄧先生與張小姐所住地的鄰居了解,得知左鄰右舍確實以為“他們是兩口子,在這兒已住了五年”,并就此了解內容形成談話筆錄。
另通過自家公司新加入的員工,李女士了解確認鄧先生與張小姐的關系,并收集二人及其子的相關照片。
有了以上證據,最終法院認定鄧先生構成重婚罪。在隨后的民事離婚糾紛案件中,法院以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及照顧到無過錯方的合法利益為原則,過錯方鄧先生應向李女士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夫妻共同財產的大部分歸李女士所有。
司法建議
雖然我國《婚姻法》對無過錯方賦予了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規(guī)定,但沒有具體細化,以致在司法實踐中難以適用。像本案李女士在離婚糾紛案件中的訴求,就未得到法院的充分支持。另外,與鄧先生非法同居的張小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過錯,給他人帶來傷害,應根據個案的情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這方面的立法有待加強。
妻子與他人同居生子丈夫獲精神賠償
【案情】
2007年1月21日,同村的王某和陳某(女)登記結婚,婚后夫妻感情較好,于同年9月生育一男孩王孩。后來,夫妻倆常因家庭生活瑣事發(fā)生爭吵,尤其是丈夫因受傷后性功能有障礙未曾治愈,倍感寂寞的陳某便開始嫌棄丈夫,并與村里一男青年同居后生下一男孩。今年4月15日,陳某向都安縣法院起訴,要求與王某離婚。
法庭上,王某同意與陳某離婚,但要求婚生兒子韋*柏由自己撫養(yǎng),并由陳某支付精神損害賠償5萬元。
【評析】
雙方當事人因夫妻感情問題發(fā)生爭吵,陳某要求離婚,王某已表示同意,依法應準予離婚。因王某是教師,有固定的生活來源,離婚后,婚生孩子由其撫養(yǎng)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陳某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與他人同居并生育一個小孩,自己存在過錯,應給予王某適當賠償。
所以,法院最后的判決:準予陳某與王某離婚;婚生孩子韋*柏由王某直接撫養(yǎng);陳某賠償王某損害費3000元。王某的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案情】
陳某經人介紹與張某相識后戀愛,同年年底雙方到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婚后雙方為了孩子問題經常發(fā)生爭吵。在一次激烈爭吵后,陳某賭氣離家外出打工。后結識馬某,雙方產生感情并同居且生育一子。不久后陳某返鄉(xiāng)要求與張某離婚。張某得知陳某在外與人同居生子后,非常憤怒,以陳某犯重婚罪為由將她起訴至法院。
【焦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陳某在未與其合法丈夫解除婚姻的情況下,又在外與他人同居生子,已構成事實上的重婚,應當以重婚罪追究其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陳某在其婚姻存續(xù)期間雖與他人同居生子,但并未以夫妻名義同居,也未辦理婚姻登記,不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因此不構成重婚罪,應依法駁回其丈夫的訴訟請求。
【評析】
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構成重婚罪在客觀上必須有重婚行為,如果其僅是與他人同居生活在一起,并非對外聲明是夫妻關系,則屬非法同居,雖然是不道德的,但不構成重婚罪。
本案中陳某與張某為合法夫妻關系。陳某雖然在婚姻存續(xù)期間與馬某同居生子,但對外并未聲稱是夫妻關系,也未辦理婚姻登記手續(xù),為非法同居,不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求。因此,對陳某不能以重婚罪定罪處刑。
丈夫與他人同居生子普通離婚案判出亮點北京首判無過錯方獲精神賠償結婚十年后,丈夫管某長期不回家,竟在外與他人同居并生子。妻子李某怒上法庭離婚并索精神損害賠償。今天,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管某賠償李某精神撫慰金3500元。李某與管某于1988年登記結婚,1990年生有一女,婚后初期雙方感情尚可。1998年以后管某長期不回家,李某曾收到匿名信說其丈夫在外有女人,管某稱其是生意上朋友,為此事二人經常吵架,夫妻感情出現隔閡。2001年5月管某親筆寫下“悔過書”,面對丈夫的“悔過”,李某原諒了丈夫。事后管某并沒有收斂,在家里對李某一不順心就打,在外面繼續(xù)和他人同居,于2005年2月生育一子。2004年9月,李某向一審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管某支付精神撫慰金3500元。管某表示同意離婚,但對于與他人同居生子的事實予以否認。一審法院審理判決后,李某不服,以離婚的直接原因系管某與他人長期同居并生育子女所致,管某應承擔賠償責任為由上訴到二中院。二中院經審理認為,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否則,無過錯方有權請求物質和精神損害賠償。現有證據證明管某與他人生育一子,足以認定李某主張的事實,管某對此提出的辯解難以自圓其說,令人難以信服,法院對管某的行為提出嚴肅批評。李某要求管某給予精神損害賠償3500元的訴訟請求,理應得到支持。據此作出上述判決。
結婚十年后,丈夫管某長期不回家,竟在外與他人同居并生子。妻子李某怒上法庭離婚并索精神損害賠償。今天,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管某賠償李某精神撫慰金3500元。
李某與管某于1988年登記結婚,1990年生有一女,婚后初期雙方感情尚可。1998年以后管某長期不回家,李某曾收到匿名信說其丈夫在外有女人,管某稱其是生意上朋友,為此事二人經常吵架,夫妻感情出現隔閡。2001年5月管某親筆寫下“悔過書”,面對丈夫的“悔過”,李某原諒了丈夫。事后管某并沒有收斂,在家里對李某一不順心就打,在外面繼續(xù)和他人同居,于2005年2月生育一子。
2004年9月,李某向一審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管某支付精神撫慰金3500元。管某表示同意離婚,但對于與他人同居生子的事實予以否認。
一審法院審理判決后,李某不服,以離婚的直接原因系管某與他人長期同居并生育子女所致,管某應承擔賠償責任為由上訴到二中院。
二中院經審理認為,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否則,無過錯方有權請求物質和精神損害賠償。現有證據證明管某與他人生育一子,足以認定李某主張的事實,管某對此提出的辯解難以自圓其說,令人難以信服,法院對管某的行為提出嚴肅批評。李某要求管某給予精神損害賠償3500元的訴訟請求,理應得到支持。據此作出上述判決
原告王-婷(化名)訴稱:2002年8月與被告馬-偉(化名)登記結婚,2008年9月,馬-偉以夫妻性格不和,時常為瑣事發(fā)生爭吵,導致夫妻感情完全破裂為由提出離婚,雙方協(xié)議離婚。同年12月份,馬-偉與其現任妻子結婚,并于次年2月生育一子,由此證明,被告人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就與現任妻子同居導致其懷孕,給自己造成精神痛苦。為此,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5萬元。
代理意見:本案從雙方離婚,被告結婚及生子的時間可以判定,其現任妻子懷孕時間處在原、被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原告提出要求做親子鑒定,被告沒有任何理由否認其現妻子所生之子與其沒有血親關系的情況下,拒絕做鑒定。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證據之規(guī)定,應由被告告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故根據我國《婚姻法》第46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之規(guī)定,原告的訴訟請求合理合法,應支持。
一審法院判決支持了代理人的意見,判決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損害賠償金40000元,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5車輛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2021-03-14限期拆除是行政處罰嗎
2020-11-08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退休工資的老人是否能要贍養(yǎng)費
2020-11-30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2021-03-24云南省農村建房超面積如何處罰
2021-03-17企業(yè)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yè)限制
2021-02-23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土地轉包合同協(xié)議
2021-01-12公租房的拆遷補償金額是怎么計算的
2020-11-23公益拆遷比商業(yè)拆遷補償低嗎
2021-01-15征地拆遷中怎樣維權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