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保證期無約定,則保證期限為借款(主債務)到期后的6個月內;如果對保證期限有約定,則根據該約定辦,但該約定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借款到期后的2年。
保證期間的界定與保證期間的定性,一直是學界中非常有爭議的問題,而如何界定其定義與保證期間的定性密切相關。故準確界定保證期間的含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保證期間的定性和正確適用。然究竟何謂保證期間?所謂保證期間就是指保證合同當事人的約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保證人能夠容許債權人主張權利的最長期限。在保證期間中,債權人應當向債務人提起訴訟或仲裁(在一般保證中)或向保證人(在連帶保證中)主張權利。逾此期限,債權人未提起上述主張的,保證人則不承擔保證責任。可見,保證期間構成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擔保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
其次,根據《擔保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擔保法》的規定,保證有兩種方式: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如果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如果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則為連帶責任保證。
《擔保法》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在擔保期限內,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擔保人就要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死亡工廠里人是怎么賠
2021-01-04交通事故索賠技巧有哪些
2020-12-09留置權是依約定成立嗎
2021-02-14尋釁滋事找律師有用嗎
2021-03-24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如何產生的
2020-12-25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申報個人財產包括銀行存款嗎
2021-03-19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