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規定解答如下:
第一,在上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傷并負次要責任,應認定為工傷。
第二,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應取得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的雙重賠償,但司法實踐中各地掌握政策、操作不一,所以二者兼得僅是一種法律上的可能性。
相關知識:關于職工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屬于工傷問題,勞動部1996年發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規定,“在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無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的,應當認定為工傷”。由于什么是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線路”、加班的途中時間是否屬于“上下班的規定時間”等問題難以界定,因此經常引發很多爭議。
2004年1月1日起《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后舊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即廢止。《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規定:“‘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職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職工加班加點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既可以是職工駕駛或乘坐的機動車發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職工因其他機動車事故造成的”。可以看出《工傷保險條例》在認定這種情形的工傷時,刪掉了“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無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限制。上下班途中作為實現勞動者勞動權利和休息權利的必要途徑,對其進行和工作場所相當的保護體現了工傷保險賠償理論保護弱勢勞動者和減輕用人單位經濟負擔的原則。只要是為了上班工作或是為了下班休息而在路途中遭受機動車事故傷害就應當認定為工傷。無論是遲到抑或早退也無論是否對交通事故的發生是否存在責任。所以不會因為在事故中負次要責任而不進行工傷認定。
關于工傷認定后的待遇問題,因交通事故賠償已經結束,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否享受工傷和交通事故雙重賠償的問題實際上是工傷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能否雙重賠償的問題。這是目前法律界有爭議的話題。從性質上看,工傷保險屬于社會保險范疇,與民事損害賠償性質上存在根本的差別。《工傷保險條例》正式實施后,根據政府有關部門的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傷戶都要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費。應當參保的企業違法不繳納保險費的,發生工傷事故,也要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承擔給付工傷職工相應保險待遇的責任。相對于民事損害賠償而言,工傷保險具有特殊的優點:工傷保險實行用人單位無過錯責任,并且不考慮勞動者是否有過錯,只要發生工傷,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就應給予全額賠償。民事侵權考慮受害人自身是否存在過失,實行過失相抵,即根據受害人過失程度相應減少賠償數額。此外,工傷保險實行社會統籌,有利于受害人及時獲得充分救濟;企業參加工傷保險,分散了賠償責任,有利于企業擺脫高額賠付造成的困境,避免因行業風險過大導致競爭不利;工傷保險還有利于勞資關系和諧,避免勞資沖突和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規定:“勞動者因工傷事故受到人身損害,按《工傷保險條例》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按《工傷保險條例》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的,勞動者可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可以看出,工傷待遇與交通事故賠償二者的法理基礎、法律關系有原則上的不同,法律也沒有禁止享受雙重待遇,因此,從法理上分析可以兼得工傷待遇與交通事故賠償的雙份賠償。
綜上,我們了解到雖然交通事故與工傷賠償可以同時獲得,但這也是有條件限制的。首先要求先進行交通事故賠償,在交通事故賠償不足的情況下,那么才能申請進行工傷賠償。而并非一開始就可以同時申請交通事故和工傷賠償。
?2020年最新交通事故誤工費的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始股每年都能分紅嗎
2020-11-17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工傷賠償可直接上訪嗎
2021-02-06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公示催告的申請費由誰承擔
2021-03-18財產保全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20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小產權房可以打官司嗎
2021-01-23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關于不辭而別員工的處理建議
2021-02-05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