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事故處理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員工在任職期間,因為產生交通事故無法正常工作,那么中間會有交通事故賠償以及工傷待遇賠償兩種保障。這種情況下,受害人是否享有共同兼得的待遇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事故承擔主體以及涉及法律性質不沖突,補償都應當給予受害人。具體請看下文。
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雙賠論”。持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非常明確地規定勞動者向第三人提起人身損害賠償應當支持。所以,當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發生競合,職工可以依照不同的法律規定分別獲得救濟。
工傷保險待遇與交通事故賠償可以兼得
首先,從工傷保險待遇的法律性質看:工傷保險是一種隸屬于勞動法體系下的社會保險制度,對職工而言是一種具有國家強制性的福利。國家設置工傷保險制度,目的是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基于工傷事故的發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就形成工傷保險待遇關系。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為本單位全體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因工傷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的職工有權享受工傷待遇。因此,只要客觀上存在工傷保險關系,確認該法律關系成立與否,無需考查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即使工傷事故系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所致,或者是由于受傷職工本人的過失所致,都不影響受傷職工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待遇。
第二,從工傷保險待遇的支付程序規定來看:《工傷保險條例》37條明確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從工傷保險基金中領取工亡待遇。第60條針對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情況,明確規定由單位支付有關工傷保險待遇。從《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來看,并沒有給工傷保險待遇享受設置任何其他法律障礙,工傷保險待遇由國務院行政法規來規定,其他低效力的規章和地方法規只能按照立法目的來實施,而不能設置任何障礙或者加以限制。本案職工屬于因工死亡并得到工傷認定部門的認定,單位沒有辦理工傷保險,就應該由單位支付全部工傷保險待遇,不應該以任何理由來推脫。
第三,從現有法律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看:《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上面已經提到。下面著重強調一下其他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定。最高院副院長黃松有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答記者問里面明確提到:工傷保險實行用人單位無過錯責任,并且不考慮勞動者是否有過錯,只要發生工傷,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就應給予全額賠償。如果勞動者遭受工傷,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賠償責任。例如職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工傷職工雖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對交通肇事負有責任的第三人仍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結合以上規定,本案原告享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權利,即侵權之債請求權和工傷保險待遇請求權。兩種權利并不沖突,可以同時享有。因為從性質上講,一種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債權請求權,一種是不平等主體間勞動者保險待遇請求權。
即在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發生競合時,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可以獲得雙重賠償。理由是
由此可見,由于交通事故無法正常工作后產生的事故賠償以及工傷待遇兩者在相遇后,仍舊是不相矛盾的,即受害者可以獲得兩種賠償,一方面是交通事故帶來的人身傷害,二是工傷帶來的財產損失。我國的法律已經明確提出了這方面的保障。更多問題歡迎留言咨詢。
職工工傷復發怎么辦
如何選擇工傷傷殘鑒定機構
五級工傷能賠償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李敏律師,從事律師工作20年之久,現為山東滕州滕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經驗豐富。執業以來成功代理刑事辯護、勞動爭議、婚姻糾紛、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工傷賠償以及房屋買賣糾紛等各種案件,辦理十多起意外死亡案件,圓滿解決,為刑事被告人多人多次提供罪輕、緩刑、無罪辯護,并獲采納,現為十余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提供法律咨詢幾千次!深研法學,法學功底扎實,自從事律師工作以來,盡心、盡責為當事人服務,審慎處理各項法律事務,其處事作風和辦案思路獲得當事人和同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何種情況下適用學生傷害事故責任
2020-12-05法律咨詢合同需要交印花稅嗎
2021-03-22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商業銀行取得執照六個月內未開業怎么辦
2020-11-21“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保險合同的中止與終止有什么區別
2020-12-11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法律對土地承包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3承包集體林地遇拆遷補償款歸誰?
2020-11-19土地出讓合同能否保全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