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工傷賠償追償權有嗎?
雇主對雇員的人身安全負有保護責任,雇員在為其工作中受傷,雇主應按照《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雇員對雇傭關系以外的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第三人即侵權人享有賠償請求權,雇主在代位清償后即享有追償權。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一方應當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金,發生工傷后,勞動者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又可向直接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即勞動者可同時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和民事賠償請求權。
《工傷保險條例》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照規定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勞動者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是否可以追償的關鍵是如何認定勞動者用工單位和工保險機構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認定其為行政合同關系。對于行政合同一般認為其既適用行政法又是適用民法,那么適用民法是否意味著其有民事法律關系的一面,如果是則用工單位承擔的責任為墊付責任,其可以向終局責任人——交通肇事方主張。如果否認其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可能基于行政法而產生的義務,向民事責任人追償則存在法律上的障礙。
“工傷”一詞在中國為一個有特定意義的概念,在民事訴訟中不可能出現工傷損害賠償,只能出現“雇員受損糾紛”,這一點在《案由》的試行規定就可以佐證。雇員受損糾紛是按照無過錯歸責進行處理的,其構成要件需要違法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職工在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按無過錯歸責,單位無違法行為存在是不會承擔責任。而中的“工傷”范圍不是按照無過錯來圈定的,其規定明顯有一定的社會公共政策在里面。所以絕不能在民事訴訟中將《條例》的工傷確定范圍直接套用在雇員受損糾紛上,擴大的行為人的責任。本案中就民法上來看單位是不可能在民事上承擔責任的。其對工資等費用支付義務是來自于《條例》規定的行政義務。工傷的行政認定在民事訴訟中在不應敢出現的,工傷的認定是職工獲得工傷保險機構支付工傷保險金的前提,而《勞動法》所調整的雇員受損則只需要經過勞動仲裁即可,即使是書面的不受理的答復。實務中的誤解,使受害人走了很多彎路。
一般來說,如果是在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失誤或者是和第三方合作中的時候受傷的話,那么用人單位在先行賠償員工的話,那么用人單位可以向第三方要求一定的賠償。但是用人單位不得以該理由來拖欠員工的相關賠償,必須先支付員工的賠償才行。
如何選擇工傷傷殘鑒定機構
出差在外受傷屬于工傷嗎?
臨時工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淡化行為應當注意把握哪幾點
2021-01-13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在偵查階段刑事案件律師代理權限怎么規定
2021-01-08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保險合同寫法定受益人可以嗎
2021-03-24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保險合同的中止與終止有什么區別
2020-12-11拆遷中央空調能否賠償
2020-11-08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和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差別為什么這么大
2020-12-18如何寫拆遷安置房申請
2021-02-12拆遷協議改名手續費是多少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