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的含義
工傷,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
二、司法解釋關于工傷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4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3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工傷保險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結合行政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在認定是否存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本人主要責任”、第十六條第(二)項“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條第(三)項“自殘或者自殺”等情形時,應當以有權機構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書為依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事故責任認定書和結論性意見的除外。
前述法律文書不存在或者內容不明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就前款事實作出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其提供的相關證據依法進行審查。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故意犯罪”的認定,應當以刑事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生效法律文書或者結論性意見為依據。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后,發現原告或者第三人在提起行政訴訟前已經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勞動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中止行政案件的審理。
第三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單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職工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工傷事故發生時,職工為之工作的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二)勞務派遣單位派遣的職工在用工單位工作期間因工傷亡的,派遣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三)單位指派到其他單位工作的職工因工傷亡的,指派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四)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職工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用工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五)個人掛靠其他單位對外經營,其聘用的人員因工傷亡的,被掛靠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前款第(四)、(五)項明確的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后,有權向相關組織、單位和個人追償。
最高院工傷司法解釋的法律規定是依據有關的社會發展現狀進行的法律補充,最大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法律基礎上可以對于當事人的利益維護有著更好的解決方式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少當事人的利益損失,從而促進我國的司法建設長遠發展。
工傷獲賠十多萬元
哪些情況下應終止工傷認定?
七級煤礦工傷鑒定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空殼公司違法嗎
2020-11-28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肇事司機死亡誰賠償給受害人
2020-11-23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監獄服刑人員服刑多久可以申請減刑
2020-12-21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
2020-12-22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辦案機關需要外國協助送達傳票的怎么辦
2020-11-12訂立勞動合同程序怎么規定
2020-11-28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公司解散的補償金時效是多久
2021-01-10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