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派遣工傷怎么賠償
首先,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其次,根據傷殘等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再次,有的工傷會涉及護理費、舊傷復發等,依據《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最后,如果用人單位或醫療保險基金拒不支付工傷保險相關待遇,或與其發生勞動爭議和保險糾紛,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和提起行政復議、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勞動者(申請人)申請勞動仲裁,應將勞務派遣單位(即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作為共同當事人(被申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為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雙方當事人。
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為共同當事人。
勞動派遣中的工傷賠償,應該進行勞動能力鑒定之后根據傷殘情況由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公司)進行賠償。如果發生爭議和糾紛,可以采取相關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工傷仲裁處理流程是什么?
工傷鑒定的材料有哪些?
工傷鑒定費是由哪一方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合同協議書怎樣寫
2021-03-14審查起訴階段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師嗎
2021-03-16已經抵押給別人的房產還能做訴前保全嗎
2020-12-09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碰撞痕跡鑒定結果不服怎么辦
2021-01-19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
2020-12-27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離婚協議中約定一方不負擔撫養費,離婚后子女能否起訴要求支付撫養費
2021-01-30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