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公意外死亡賠償標準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1、喪葬費:
標準為:6個月的單位所在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
標準為:配偶,每月按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的40%;其他親屬,每月按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供養親屬范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二、工傷認定的標準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總之,不是所有的因公意外死亡的賠償標準都是一樣的,而且以上的賠償標準應該建立在意外事故被確定為了工傷事故的基礎上。在職工已經去世了的情況下,其家屬應該和用人單位共同配合做好工傷認定這件事,雙方都應該理智冷靜的對待。
職工非因工死亡賠償標準
企業職工非因工死亡待遇是怎樣的
非因工死亡發救濟金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簽訂后有多久的訴訟期
2020-12-17涉外婚姻孩子如何上戶口
2021-01-13法院起訴撤銷合同要多少訴訟費
2020-12-28公司法人變更是否影響債務承擔
2021-01-05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發生造成財產損失的事故后應如何處理
2020-11-28保險費的實質是什么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