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民依法享受社會保險,社會保險一般是指某些人生病、工傷殘疾或者意外死亡等喪失勞動能力,社會予以補償。社會保險可以由單位繳納也可以由個人繳納,那么,公司法人怎么辦理社保?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知識,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公司法人怎么辦理社保?
1、先在企業的所在轄區開立企業社保帳戶
2、將自己同企業員工一樣,參與企業社保,社保關系轉入本企業帳戶
3、在社保繳費首月在社保打印繳費明細單(明細單上包括員工的姓名、身份證號、繳費基數等
4、辦理同城委托扣繳社保手續(這是到企業開戶銀行辦理)
5、以后每月只需向社保提交參保人員增加或減少表
由于各地的開立企業社保帳戶所需資料不一樣及辦理增加員工社保手續也不一樣,政策也經常調整,所以具體所需資料應按所在轄區社保規定辦理。
二、社會保險的特征
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屬于強制性保險;
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
5、保險基金來源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于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范圍限于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三、社會保險的功能
1、穩定社會生活的功能
2、再分配的功能
3、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第一是社會保險制度作為需求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來發揮作用,從而對經濟起正面的作用;第二是社會保險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進經濟的持續繁榮;第三是社保成為企業招攬人才的基本條件。
四、社會保險費的征集方式
1、比例保險費制
這種方式是以被保險人的工資收入為準,規定一定的百分率,從而計收保險費。采用比例制,原來社會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被保險人遭遇風險事故期間所喪失的收入,以維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須參照其平時賴以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為衡量給付的標準,另一方面又作為保費計算的根據。
以工作為基準的比例保險費制最大的缺陷是社會保險的負擔直接與工資相聯系,不管是雇主雇員雙方負擔社會保險費還是其中一方負擔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的負擔都表現為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其結果會導致資本排擠勞動,從而引起失業增加。
2、均等保險費制
即不論被保險人或其雇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計收同額的保險費。這一制度的優點是計算簡便,易于普遍實施;而且采用此種方法征收保險費的國家,在其給付時,一般也采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義。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繳納相同的保費,在負擔能力方面明顯不公平。
五、如何計算社保費
1、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于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后,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2、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并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綜上所述,社會保險費用吸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比例保險,以當事人的工資為標準,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征集。另一種是按照社會統一的標準征集。公司法人怎么辦理社保?公司法人等同員工,參與企業所交的社保,然后每月提交社保費用表格。
成都落戶補繳社保流程是什么?
公司倒閉社保怎么辦?
公司倒閉了社保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干股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1-03-12國外土地征用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多少分貝為噪音擾民
2021-02-16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非法同居女方流產應該怎樣維權
2020-11-10父親已死能討贍養費嗎
2020-11-28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刑事速裁程序能否上訴
2021-01-03公司注銷勞動合同是否自動終止
2020-12-28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