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勞動仲裁還用辦工傷認定么?
作為民事糾紛的救濟途徑,仲裁當然應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又不能一概否定工傷認定部門對勞動關系事實的認定。如果工傷認定之前已經勞動仲裁,或在工傷認定程序中申請勞動仲裁,仲裁委員會作出勞動關系的仲裁裁決應作為工傷認定的依據。但如果在工傷認定作出后,相對人對其中的勞動關系事實認定不服,又不提起行政訴訟,而是申請勞動仲裁,仲裁裁決恰好又作相反認定的,該裁決是否影響工傷認定決定的效力?
筆者認為,應當承認勞動仲裁裁決的權威性。但在工傷行政認定行為生效后再申請對勞動關系仲裁的,不利于行政穩定及效率。這涉及行政效率與民事權利保護的權衡,為了更好地平衡,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應注意釋明,告知相對人可對勞動關系申請仲裁,征求是否申請,若放棄申請或認定程序結束前仍未申請的,可認為相對人放棄申請仲裁權利,可由工傷認定部門進行事實認定或由工傷認定部門委托勞動仲裁機構出具意見書。對該工傷認定中的事實認定,相對人不得再申請勞動仲裁,只能提起行政訴訟。
二、工傷認定與勞動仲裁的管轄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認定須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閩勞社文[2005]253號文件規定,在生產經營地進行工傷認定。該兩者分別規定了工傷認定的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原則。《福建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五條又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并實行省級調劑金制度。因此,工傷認定一般向生產經營地的市級工傷認定部門申請。而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八條,勞動關系爭議的仲裁,由職工當事人工資所在地縣級仲裁委員會處理。這樣,同一工傷認定案件,如果對勞動關系申請仲裁,則工傷認定與勞動仲裁不論在級別還是地域管轄上都可能存在沖突,兩者往往由不同的部門作出。為了方便相對人,可以規定由工傷認定部門所在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或所在轄區的縣級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在相對人不申請仲裁時,可由工傷認定部門向所在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委托出具意見書。
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國家的勞動法中也是明確的規定了所有的用人單位都需要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當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受到了任何的工傷事故后,也是可以申請工傷賠償的,那么工傷賠償的具體金額會根據工傷鑒定結果決定,如產生糾紛也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解決。
工傷賠償項目和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損害賠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1-08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股東可以當法人代表嗎
2021-02-112020年上海專利申請詳細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6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哪些情形視為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04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