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水平的發展,所需要的勞務人員也增長的越來越快。既然有勞務人員,就會產生勞務關系。由于我國國情,經濟組織,行政機關等需要勞務人員的機構和組織很多,所以也有很多種勞動關系。但是這些勞動關系都有不一樣的定義。那么,就有人問了我國行政機關中的勞動關系是怎么定義的?
一、行政機關中的勞動關系
勞動行政關系屬于行政關系的一部分,具有行政關系的一般屬性;同時它還具有區別于一般行政關系的特征。勞動行政關系的一般屬性決定了它應由行政法來調整;而區別于一般行政關系的特征決定了它又同時接受勞動法的調整。因此,勞動行政關系既是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也是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是行政機關在履行其行政職能的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一般說來,行政關系應當具備二個條件;一是必須由國家行政機關參與其間并起主導作用;二是國家行政機關在履行其行政職能中發生的關系。國家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當事人發生的買賣關系、租賃關系不屬于行政關系的范疇。勞動行政關系具有行政關系的一般屬性。
就勞動行政關系的特性而言,世界各國在實踐中由于其與勞動關系的密切聯系而把它歸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勞動行政關系在協調、保護勞動關系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如下特點:
1、是以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為基本目標。勞動關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勞動行政管理基本目標是要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勞動行政關系應反映勞動關系的本質,對勞動關系起促進、保護作用。
2、是以維護社會利益為價值取向。在勞動力市場中,市場機制自發地傾向于效率,而難以顧及公平。勞動關系如果完全由市場調節,其內在的不均衡性,就會演化成外部的激烈沖突。勞動行政關系正是通過公權力的介入,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從而維護社會利益。
3、是以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為重要方式。隨著勞動行政管理的任務加重,有人甚至將分權化的程度當作衡量勞動行政系統管理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標準。從所謂“咨詢性行政管理”到建立各種“準國家機構”,各國都在探索分權模式。在我國,勞動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國家機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勞動力。國家機關將其直接管理的重點移向勞動關系的兩端,以勞動關系建立前和終止后產生的社會關系為主要范圍,即以社會勞動力為管理對象。隨著社會勞動力的管理任務逐步加重,勞動行政機關授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等等從事一部分社會勞動力的管理服務任務。這些以管理和服務相結合機構,溶入整個行政管理系統,并成為勞動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
行政機關中的勞動關系指的是在行政機關中進行勞動的人員與行政機關的關系。這是勞動關系中的一種,我國有很多種的勞動關系,不同的勞動關系有不同處理方式方法。需要我們勞動者自己去仔細研究,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利益,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達成的勞動關系。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理解除合同不支付賠償金嗎
2021-01-03股東不配合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06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把人撞了多久才負刑事責任
2021-03-23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強制執行公證
2020-12-24離婚財產如何分配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1-02-01交通事故責任劃分及賠償標準
2020-12-30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變更受益人未書面通知保險人不影響其效力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