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起訴離婚要注意哪些問題
1、訴狀的起草
之前已經寫過離婚訴訟書了,但是法院駁回了自己的離婚請求,所以才會有第二次離婚訴訟書的出現,那么第二次離婚訴訟和第一次離婚訴訟的書寫有什么區別呢?二次離婚訴訟書和第一次離婚訴訟書的格式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就是兩者的事實和理由不一樣。這里的訴訟理由主要針對的是第一次離婚訴訟書之后的一些事實和現象,因此和第一次離婚訴訟書的書寫有著本質的區別。
2、證據的準備
第一次起訴之所以沒能判決離婚絕大多數原因還是感情破裂的證據不足,所以在第二次起訴之前應該利用這段時間有爭對性的搜集一些必要的證據,這樣才能對第二次離婚起到有利的作用。
第二次起訴離婚立案后什么時候開庭
我國法律對于第二次起訴離婚立案后什么時候開庭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定,實踐中,起訴立案后一周內案件從立案庭轉到審判庭,審判庭分發到具體審判員處需要兩到三天,審判員一般會在一周內通知當事人領傳票,確定開庭時間,開庭時間一般會在雙方都領取傳票之日起,給雙方30日的舉證時間,開庭時間應定在舉證期滿之后不久,半個月或一個月內。
第二次起訴離婚的流程是怎樣的
1、審理前的準備。
人民法院在收到離婚訴訟后,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內將訴訟狀副本送達給被告,被告在收到訴訟狀副本的15日內應提出答辯狀;審判人員審閱訴訟材料,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更換不符合起訴或應訴條件的當事人,通知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參加訴訟;根據當事人訴訟請求依法進行訴訟保全或先行給付。
2、調解。
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后,首先應對當事人進行調解,使當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諒解,從而達成離婚或和好的協議。達成和好協議的,人民法院將協議記錄存卷,一般不發給調解書;達成離婚協議的,人民法院應制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并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具有與判決書同等的法律效力。
3、開庭審理。
人民法院調解不成的,即進行開庭審理。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開庭日期。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審判員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是否回避;之后,開始法庭調查,詢問當事人和當事人陳述;告知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詢問證人,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詢問鑒定人,宣讀鑒定結論;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勘驗筆錄。爾后,開始法庭辯論,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雙方互相辯論。
夫妻第一次離婚沒有成功時,必須要在判決生效6個月后才能再行起訴,當然法院判決夫妻離婚是看夫妻感情有沒有破裂,因此并不是第二次離婚就一定能夠成功的,要想離婚就一定要收集夫妻感情破裂的證據才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董建淑律師,女,在江蘇連眾律師事務所已執業10年。董建淑畢業于南京大學。具有法律本科、計算機及英語專科學歷。從業多年來辦理了大量的訴訟及非訴訟業務。在交通事故賠償、婚姻家庭糾紛、合同糾紛、債權:、刑事辯護、工傷勞動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執業以來本律師始終堅持以扶正為天職,在接待當事人時認真聽取每一位當事人的訴求,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近年來本律師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并被評為連云港市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竭誠歡迎各位朋友咨詢各類法律問題,為您提供優質高效的綜合法律服務,竭力維護您最大可能的法律權益。咨詢電話:13705131377(政務通短號694392),QQ:1051759793,微信:13705131377地址:連云港市海州區振海路66號律師大廈8樓810室)另:本律師愿為各地同行或涉訴者提供代查工商檔案(含三縣)、人員戶籍、車輛、房產信息及其他非訴調查業務。
申請勞動仲裁要做什么準備
2021-01-26只有一套房子抵押給銀行可以執行嗎
2020-12-22行政訴訟選擇管轄的適用情形
2021-03-19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的基準價如何確定
2021-01-20如果抵押物沒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0-12-20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黨員不能炒股了是真的嗎
2021-03-09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交通事故理賠有什么程序
2021-03-07業主不交物業費被起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1-27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