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難免會發生一些事故,那么有時候這些事故的發生并非因個人行為的過失導致的,還可能與工作有關,那么因為職務行為導致的一些人身損傷我們該怎么進行認定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職務行為的責任承擔和認定依據是怎樣的?
首先,《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于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不適用本案),《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判斷依據
根據以上法條,實踐中一般結合以下幾個標準判斷員工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
(1)行為是否有經營者的授權,是否是有雇傭關系的工作人員所為。
(2)行為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
(3)行為是否以經營者的名義或身份實施。
(4)行為與職務是否有內在聯系,如行為的內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為是否具有為法人謀利的意思。
職務行為的責任承擔和認定依據是怎樣的在上文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要認定是否為職務行為只需要找到能夠證明其行為與公司的職務活動有關,就可以進行判定,職務行為的責任承擔大部分會由用人單位承擔,因為是出于工作的目的。
對于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法定代表人需直接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職務侵占罪受理部門是哪個
職務侵占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寵物擾民怎么辦
2021-01-26商賬追收機構的工作范圍是什么
2021-02-17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什么是放棄繼承權,怎么放棄繼承權
2021-03-22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1-03-19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對被保險人是否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存在爭議引發保險糾紛怎么辦
2021-01-18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