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者怎么把勞動關系解除?
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因勞動合同的解除用工雙方的權利義務即行終止:
1、用工雙方合意解除勞動關系。
在勞動合同約定的期滿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權利義務則不再履行。按照《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沒有必要分清是誰的責任導致。
2、過失性辭退和非過失辭退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過失性辭退即勞動者的行為違反《勞動法》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用人單位予以辭退而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關系消滅。即《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情形;非過失性辭退是指非因職工原因由用人單位辭退職工而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26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情形,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即非過失性辭退情況):(一)勞動者患病或者因工損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致使原合同無法履行時,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3、經濟性裁員和企業富余職工辭職導致勞動關系解除。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或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被裁員人員即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勞動法》第27條對此類勞動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確規定。企業富余人員辭職按國務院有關規定是允許的,同樣也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4、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勞動法》第32條規定了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3種情況:(一)在試用期內;(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5、勞動合同終止導致勞動關系的自然解除。
《勞動法》第23條規定了勞動合同的終止,即“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綜上所述,勞動者在單位享受的權利之一就是可以在自認為不滿意或者認為單位有侵權行為的就可以依法解除勞動關系,但是一般來說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只要有合同的聯系就是存在的,所以解除關系的前提就需要雙方就合同內容進行商議。
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范本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模擬拆遷協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06網絡造謠需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05怎樣寫欠條
2021-03-25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制定拆遷補償方案的主體是誰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