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入職提供虛假資料,那合同還有效嗎?
無效;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簽訂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要平等自愿,達成合意。也就是說,勞動合同應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達,任何一方不能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合同,否則合同就是無效的。對于無效合同,企業可以解除。
現實當中,很多人為了進入一個好的企業,謀得一份薪水較高的工作,當自身條件達不到企業的錄用條件時,就可能會采用偽造學歷證書、虛列工作經驗等方式使自己符合企業要求。員工入職后,企業可能會通過各種渠道得知員工提供的某些信息是虛假的,此時就可以以員工存在作假和欺詐行為為由,提請仲裁庭或法院確認雙方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這種主張通常都會得到仲裁庭或法院的支持。
員工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并非都屬于欺詐行為
有些企業在處理員工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時,認為員工的任何欺騙行為都屬于欺詐,這是錯誤的。比如,有些企業為防止員工作假,會讓員工在求職登記表或入職登記表的最下方寫上“本人承諾上述所有信息完全真實有效,如果有任何虛假信息,公司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不用支付任何補償”之類的保證,并且簽字確認。之后,企業一旦發現有虛假信息,就據此為由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但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問題。
相關法律條文
這種行為屬于以欺詐手段訂立勞動合同,可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無需經濟補償,還可對其追償經濟損失。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八十六條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綜合上面所說的,員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都是要以最公平的態度來進行,雙方不能存在有一點虛假的資料,如發現有一方的資料有問題,那么說明這份合同就不受到法律的保護,也是屬于無效的,所以,簽訂合同就一定要核實對方的信息之后才能辦理。
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是什么
虛假訴訟罪立案標準
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解釋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需要交印花稅
2021-02-16公司法關于股東出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03減刑、假釋司法解釋
2021-03-13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解除同居關系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5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職工受工傷能否另索精神損害
2020-12-22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訂立保險合同分哪些階段
2021-01-12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上班路上被人撞傷住院,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29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如何用投資型保險賺錢
2021-01-27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