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瞞法人身份入職會怎樣
公司對于錄用隱瞞身份的員工存在一定過失。用人單位在錄用員工時,負有查清被錄用者真實年齡、學歷等情況的義務。會使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根據 《工傷保險條例》,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單位承擔的(停工留薪期工資、停工留薪期護理費、解除或終止合同時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五六級傷殘員工的傷殘津貼等),一部分是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比如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醫療費、殘疾護具費等)。在上述情形下,無論勞動者是否身份造假,本該單位承擔的部分,單位都應該支付;本該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部分,會有兩種情況:單位如果沒有參保,這部分責任由單位承擔;如果造假者以假身份獲得參保,查實后工傷保險基金往往會拒付工傷保險待遇。
二、責任由誰承擔?
第一種意見認為,單位不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沒有提供自己真實的身份信息,導致單位不能以他本人的名義來繳納工傷保險費,過錯責任完全在于員工。
第二種意見認為,單位按照過錯大小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存在過錯,但是單位沒有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也存在過錯,所以法律后果應該根據雙方的過錯比例來承擔。這個比例在實踐中分配通常是,較小過錯方承擔20%-40%責任,較大過錯方承擔60%-80%責任。
三、如何分配過錯大小呢?
司法實踐中大體這樣認為:如果勞動者發生工傷時年滿18周歲,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他應該認識到行為后果,因此有較大過錯,應該承擔較大責任。單位審查不嚴,承擔較小責任。如果勞動者發生工傷時還是未成年人,因未成年人的識別能力是比較弱的,他就具有較小的責任。單位對未成年人的入職審查不嚴,就有較大過錯。
第三種意見認為,應該完全由單位承擔責任。無論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被認定為工傷后就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單位應該承擔這種責任。
由此可見,勞動者虛假身份證入職,不僅會給單位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勞動者也可能因為各地裁審意見的不同承受損失。
綜上所述,用人單位在錄用的時候對應聘者有查清身份的責任,所以即使在錄用后發現有假身份的公司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而勞動者的責任是在入職后不再享受到公司給的任何權益,甚至勞動合同也會成為無效的合同,屬于違法行為。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量刑標準是什么?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立案及量刑標準
隱瞞事實要擔承當締約過失責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堆放砂石引發交通事故要賠償起訴狀
2021-01-09自訴案件能不能私了?
2020-11-10合同中最低價承諾有效嗎
2021-03-25畜牧獸醫行政執法不包括什么
2021-03-09找律師發律師涵多少錢
2021-03-06如何辦理專利復審委托
2021-01-29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公司合同書上寫著半年內離職扣工資合法嗎
2020-11-19“上班族”千萬要保存好的東西有哪些
2021-02-04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