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懸賞廣告的存在價值和具體適用,絕大多數持肯定的態度?!蹲罡呷嗣穹ㄔ汗珗蟆?003年第1期(總第81期)刊登了魯瑞庚訴東港市公安局懸賞廣告糾紛案,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東港市公安局在為破獲“12·12”特大持槍殺人案發布的懸賞通告中明確表示,要對提供有關線索和協助公安機關破案的人,給予一定數額的報酬。魯瑞庚所提供的線索,符合懸賞通告中第二條的情形,故魯瑞庚應按懸賞通告的第二條取得懸賞報酬。
再例如遺失物的拾得人有義務將拾得物交還失主,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在理論上和實務上有兩個問題值得研究:
一是,失主在遺失財產的時候,做出了給拾得人以報酬的懸賞廣告,對于這樣的要約,廣告人應當受其約束;這種約束,與《民法通則》的規定并不矛盾,拾得人有向失主歸還遺失物的義務,同時也享有得到懸賞廣告標明的報酬的權利;廣告人享有得到遺失物的權利,同時也負有支付自己所做出承諾的報酬的義務。在這樣的權利義務關系中,決不能只強調法律的規定而否認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二是,《民法通則》在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的民事責任中,亦有不盡完善、不盡合理之處。在我國古代立法和國外的民事立法中,對拾得遺失物等財產的責任,多作給予獎賞的規定,即拾得遺失物等財產,在將原物歸還失主的時候,失主應當給予拾得人以適當的獎金或者報酬;如果無失主認領,則將遺失物一半充公,一半充賞。這樣的做法,對拾得人不將拾得物占為己有的行為是一種鼓勵,具有進步的社會意義。我國《民法通則》現行規定表面看起來是提倡拾金不昧的公共道德,實際上的社會效果并不如其所料,倒有引導拾得人占有拾得物的消極意義,那就是將拾得物交還失主拾得人得不到任何利益,倒不如占為己有。
就是“假一罰十”的承諾的案件中,也應當維護商家承諾的嚴肅性和正常的交易秩序,不得隨意否定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法院判決輕易否認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其消極的社會意義,就在于否定了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和民事流轉的正常秩序。相反,承認懸賞廣告的合法性,對拾金不昧的行為予以積極的鼓勵,有利于鼓勵公民和法人遵守社會主義公共道德,遵守誠實守信的民法原則,維護社會正常的秩序,因而是有積極的意義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19解除合同怎么進行司法認定
2021-01-12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
2020-12-25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此類第三者責任保險應如何理賠
2020-12-07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忠誠”也可保險嗎
2021-03-05城中村拆遷補償標準能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標準嗎
2021-03-02無視立案處理繼續頂風搶建,這樣違建有什么結果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