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民工權益受侵害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導致農民工在就業中無序競爭。
2.農民工從業的隨意性和松散性,造成農民工權益維護困難。
3.農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
4.保障制度難以落實
二、農民工權益保護的對策
法律救濟方面:
1.認真落實我國相關法律中對農民工權益保護的規定。
2.在涉及農民工權益的具體司法實踐中,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向農民工一方實行“司法傾斜”,對侵害農民工權益者實施更嚴厲的懲處,對施害者起到警示懲戒作用。
3.簡化解決糾紛的法律程序,為農民工提供一條維權的“便捷通道”。
4.建立專門的維護農民工權益的無償法律救助機構,鼓勵法律志愿者積極參與,解決農民工的疑難問題,幫助農民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進行訴訟,以維護農民工的各項合法權益。
社會救濟方面:
1.重視發揮新聞輿論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方面的導向和監督作用,更好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2.勞動和社會保障、工會、婦聯、教育、工商等部門的積極參與,開辟多種農民工維權渠道。
3.開辟維權熱線,使農民工的權利及時得到維護。
4.建立維權監督、舉報制度,使農民工權益受損的情況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
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素質為流出地的責任:
1.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
2.改變農村教育模式,培養適合農村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3.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
4.加強對農村轉移勞動力法律知識的培訓。
流入地主要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加大對農民工崗前或其他職業技能的培訓。
2.是為農民工接受繼續教育提供便利。
3.是為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創造條件。
三、政府責任
1.政府擁有宏觀調控的權力,可以界定產權、配置資源、調整結構;
2.政府握有行政法規制定權,可以依據憲法的原則不斷完善針對農民工的各種法規,約束對農民工的政策歧視和待遇不公,盡可能地使農民工享有公民和居民待遇;
3.政府有權通過各種手段(經濟的、法律的)對于拖欠克扣工資、勞動條件惡劣、無勞動安全保障措施的企業進行治理;
4.政府可以推動針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
5.政府可以進行保護農民權益的宣傳,擴大影響;
6.政府可以支持組建農民工維權組織;
7.政府可以在就業信息的發布、市場培育等方面發揮行政指導的作用;
8.政府可以開展農民工的教育和培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2020-11-25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雇傭合同的責任承擔有什么規定
2021-02-28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什么材料,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流程是什么
2021-01-13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0-12-29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21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離婚后保單受益人要更改嗎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