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名認證機構有哪些義務與責任
就傳統手寫簽名(章)而言,公證無疑是防止虛假簽名及其爭議的有效手段。同樣,如能在電子商務中引入第三方公證服務,則其真實性將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此即為前述比較法上的安全認證機構(CertificateAuthority),其主要職能在于對公開密鑰行使辨別及認證。認證機構法律制度在各國電子簽名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國《電子簽名法》在16~26條也集中規定了與認證機構相關的法律制度。
(一)認證機構的設置
安全認證機構的設置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由政府組建或者由政府授權的機構擔任,以政府信用作為擔保;另一種則是通過市場的方式建立,在市場競爭中建立信用。前者有利于維護認證機構的權威性,而后者則有利于技術發展和市場競爭。《電子簽名法》第16條采用了后一種做法:“電子簽名需要第三方認證的,由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提供認證服務。”為確保認證機構的權威性與公正性,《電子簽名法》第18條對于認證結構的市場準入采用了行政許可方式:“從事電子認證服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符合本法第十七條規定條件的相關材料。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接到申請后經依法審查,征求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后,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頒發電子認證許可證書;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告知理由。”
(二)認證機構的義務與責任
認證機構作為電子簽名真實性的確認機構,對交易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電子簽名法》對認證機構的義務和責任作了嚴格規定。其具體包括保證信息真實義務(第21、22條)、及時通知義務(第23條)和保存義務(第24條);違反法律規定時可能承擔的責任包括民事責任(第28、32條)、行政責任(第29、30、31條)和刑事責任(第32、33條)。現就其中部分重要問題予以分析。
1、違反個人信息保密義務的民事責任
認證機構因業務需要,掌握著證書持有人的個人信息,如果這些個人信息被惡意利用,無疑會對證書持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巨大威脅。對此,許多國家在電子簽名立法中都對認證機構的保密義務進行了規定。如新加坡《電子商務指令》第48條規定:“除非為本法下的其他目的,或符合成文法規定的某項指控,或者為執行法院判令,否則,任何在本法規定下有權進入電子記錄、書籍、商標、通信、信息、文件或其他材料的人(主要指各認證機構),都不得將其內容泄露給他人。”我國《電子簽名法》并未對認證機構的保密義務進行規定。
2、因認證信息不真實的民事責任
《電子簽名法》第28條規定了認證機構的特殊侵權責任:“電子簽名人或者電子簽名依賴方因依據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提供的電子簽名認證服務從事民事活動遭受損失,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承擔賠償責任。”該條使用“過錯推定”的歸責原則,如果出現認證信息不實之情形,認證機構只有在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時,才能免責。這就加強了對電子簽名人和電子簽名依賴方的保護,起到了促進電子商務交易的作用。比較法上,韓國電子簽名法第26條也有類似規定:認證機關因與認證行為有關的活動造成證書持有人及信賴人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該損害是因不可抗力產生的,可以減輕責任,認證機關能夠證明自己無過錯的,可以免除責任。
3、責任限制
認證機構對電子簽名人或信賴方造成的損失(第28條),不僅包括固有利益的損失,還包括預期利益的損失,而對于預期利益的損失,認證機構往往是難以預料的——一個普通電子簽名可能肩負著數額過億的交易任務,再加上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認證機構可能承擔的賠償數額與其收入完全不成比例。此時如果不對認證機構的賠償責任進行限制,可能會影響人們設立認證機構的積極性,阻礙認證行業的發展。因此,有國家在電子簽名立法中明確對認證機構的責任進行了限制,如新加坡《電子商務指令》第44條、第45條規定,在一定條件下認證機構不承擔高于賠償限額的責任。我們認為,此種模式值得參考。
但是,對于電子簽名的信賴方,由于其與認證機構之間并沒有合同關系,因此認證機構不能用上述方式限制自己的責任。《電子簽名法》中損害賠償限額規定的缺失,不僅給認證機構帶來了巨大經營風險,而且使電子簽名人與電子簽名的信賴方之間,在所能獲得的賠償數額上出現了巨大的利益失衡,而這種失衡顯然缺乏正當性。
小編的總結到此為止,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由專業的律師團隊為您解答你的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招用童工要承擔什么責任怎么劃分
2021-02-28國有獨資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24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把抵押的車賣了是否違法犯罪
2021-03-07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建筑施工專屬管轄包括哪些
2021-02-14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雇主責任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6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