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因此,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最高只能為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那么依據稅務局的相關規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無須繳納稅費。
這其實是理解錯誤,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只要在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以內,計算是2.9倍也不受十二年的限制,也就是說勞動者可以拿超過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這超過的部分就有可能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上,這部分還是要納稅。
勞動補償金稅費怎么算
計算方法為:扣除三倍后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個人繳稅月工資。再以個人繳稅月工資為基數按照稅法相關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但是個人按國家和地方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論商業誹謗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2020-11-19公司地址異常能注銷嗎
2021-03-17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交通肇事可以假釋嗎
2021-01-31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議嗎
2021-02-21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